孩子出现积食情况怎么办 孩子出现积食情况怎么办呢
2024-10-04
更新时间:2022-07-20 13:41:26作者:admin
常会有许多家长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只吃肉不吃青菜、孩子正餐吃不多,但是零食却可以吃很多,甚至不吃饭只吃零食、一顿饭常要吃三个小时,其实这些都是偏食表现。通常2到4岁的孩子,63%有偏食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4成9的父母以为自己孩子饮食营养正常,事实上,小孩已经有偏食情况出现。因此,如何让家中偏食的孩子轻松吃完一顿饭,已成为父母必修课程。
「偏食」是指孩子的饮食中偏向多吃或拒吃某一大类食物,造成营养摄取不均衡。严重的偏食常会有食欲不振的情形,易造成营养素摄取不足,导致生长迟滞、学习发展障碍,进而引起免疫力不足、情绪不稳定等现象。
「挑食」是指孩子只排斥某样食物,但可利用同类中其他食物取代,对孩子身体健康影响不大。但如果硬强迫孩子吃下去,反而会造成孩子对食物反感,可以渐进式增加不喜欢食物的份量,或变更烹调习惯,逐步改善饮食习惯。
1.曾有不舒服或不愉快的进食经验:例如孩子曾经被热汤烫到嘴巴、被鱼刺梗住、食物口味太重、太怪、太苦等不愉快的进食经验,皆会影响孩子对食物的主观性不良印象,造成孩子对这类食物产生恐惧及排斥现象。
2.食物缺乏变化:一成不变的食物型态或供应内容,造成孩子接受度降低,甚至因食材变化太少造成营养不均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食物的质地需搭合不同的发育阶段而有不同的食物供应型态,依据孩子的成长情况调整饮食质地,训练孩子咀嚼及吞咽能力,并能提供多样化的食材及营养素。
3.随性的饮食模式:边看电视、边用餐,电视中精彩画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欲,可能影响正餐食量不足,餐间饥饿时以零食來补充。这样不定时、不定量的饮食行为,造成正餐、点心及零食不分的情形,恐影响了正餐的摄取。
4.不当的强迫进食:对于幼儿不喜欢的食物或有偏食倾向时,用强迫行为让幼儿进食,可能增加对此類食物的反感,造成更严重的偏食习惯及神经质。
5.家长及照顾者有偏食的行为:幼儿期模仿能力强,且在家中不选择,也不鼓勵幼儿进食此類食品,长久下将造成幼儿对陌生食物接受度降低。
1.定时定量:孩子的胃容量小,食量也小,因此建议孩子的饮食为3正餐加2~3点心,并且要避免随性的饮食模式,照顾者应掌握孩子的用餐时间及食物份量,建议正餐用餐时间以不超过40-50分钟为原则。
2.制造愉快的用餐环境:让孩子学习在餐桌上用餐,不可边看电视、边吃东西、更不可跑来跑去,可以给孩子自己选择专属的餐具,增加用餐兴趣,并多给孩子自己进食的机会,用餐中可与孩子聊聊生活点滴,或为今日菜色评分赞美,培养轻松愉快的用餐环境。
3.把食物变得色香味俱全:烹调者可以改变烹调方法及切割方式,让孩子有新鲜感且容易咀嚼吞咽,或改变餐盘盛装的图案,可运用鲜艳的食物及摆盘,吸引孩子进食,也可以把孩子拒吃的与喜欢的食物融合,掩盖食物的特殊味道,提高孩子接受度。
4.适时给予营养教育:教导孩子食物选择,让孩子了解健康食物、垃圾食物,增加孩子对食物的接触及认识,如游戏或故事方式了解食物,增加对食物的接受程度。
5.多鼓励不强迫:切勿用激烈手段强迫进食,易造成反效果。如果孩子坚持不吃,可收起餐食,待下次用餐时间,再供应食物。
6.别人手中食物更好吃:可偶尔安排孩子和同学、朋友一起聚餐,同侪陪伴与互相激励会让食物更香更好吃。
7.制造用餐兴趣:善用故事魅力与食物做连接,创造出新奇有趣的用餐气氛。
8.以身作则:父母及照顾者常是幼儿学习及模仿对象,广泛的摄取各类食物,且不要在孩子面前对食物有主观评论。不供应太多零食。不以零食做为奖励方式。
9.孩子也是小帮手:带着孩子一起动手做菜,可选择安全、易烹调的餐点,让孩子体验动手做餐点的乐趣,也可提高进食意愿。亦或是体验种菜,让孩子了解食物得之不易,粒粒皆辛苦,学习感恩惜福。
10.饥饿是最好的调味料:先玩再吃,食物会变好吃。游戏、运动后,热量消耗,也容易饥饿促进食欲。
均衡饮食和规律活动是帮助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所以父母应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了解孩子偏食原因,对症下药,并鼓励孩子多尝试,只要多付出一些关怀,多运用一点技巧,孩子必然会感受到父母的真心,让用餐变成一个好吃又好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