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上面长毛了怎么办 水草上长毛是什么原因
2024-10-07
更新时间:2022-09-06 10:12:12作者:admin
转眼间又到了三伏天,三伏天的时候有一个传统说法就是冬病夏治,三伏天能治什么病?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俗话说冬病夏治,三伏天的时候阳气最盛,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顽疾。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
小儿厌食、遗尿。
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
冬病夏治说的就是冬天气候寒冷,易得湿寒疾病,而夏天气温最高的三伏天里,阳气最盛,气血充盈、毛孔大张,此时经脉流畅、穴位敏感,可以利用阳气和药材调理身体,祛除身体内部的湿寒之气,从而减缓和治疗冬天多发的疾病。
冬病夏治主要是利用一些生发的措施来将身体内部的毒素排出去,常见的冬病夏治手段有:使用艾灸、贴三伏贴、泡脚、泡澡、汗蒸、拔罐、喝茶、喝汤,以及一些其他调养方式。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人脚上有脾经、胃经、肝经、肾经等腑脏经络,三伏天通过泡脚可通经活络、温煦腑脏,调节脏器功能,改善毛孔的血液循环,加速祛除身体寒气。泡脚时间不能太长,泡脚不能泡到出大汗,出汗太多伤气血,正所谓“大汗亡阳”。因此,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
艾灸是通过灸火的温热力及药物作用,对穴位进行刺激,温经活血,扶正祛邪。采用艾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温阳散寒。
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刮痧部位不要受凉。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改善。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材料:鹌鹑、红豆、通草、火腿、香菇。
方法:1,先将鹌鹑宰杀,清洗干净后过水焯。
2,红豆用清水清洗干净。
3,香菇泡发。
4,通草清洗后用纱布包裹备用。
5,将焯过水的鹌鹑和其他材料一起放在砂锅里面。
6,小火炖1个小时。
7,捞起纱布包。
8,放入火腿片,再炖半个小时,放入调味品后即可食用。
功效:补益气血,利水健乳。
材料:去核青梅、黑豆、琼脂、冰糖。
方法:1,黑豆研磨后去皮,加水揉成泥状。
2,在其中加入冰糖和少量的水,然后放入蒸笼蒸熟。
3,琼脂加水蒸化。
4,青梅切成颗粒,和琼脂汁一起倒进黑豆里面。
5,搅拌均匀后放在冰箱冷冻。
6,切成小块食用。
功效:丰乳健体,润肤悦颜。
三伏天时气温炎热,此时,身体体温上升,吃冰的之后会冲淡胃液、刺激肠道、促使肠道蠕动和亢奋,减少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影响到人体对食物的吸收和利用、造成脾胃损伤。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应准备一些防暑药物,常见的药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金银花、菊花、荷叶、西瓜。
夏日,日长夜短且天气闷热,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如能午后稍睡片刻,犹如给大脑充电,有利体力恢复。
“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年老体弱和平时缺少运动者,万万不可剧烈运动,否则有害无益。世界共识,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医学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热茶比冷饮效果好,而且维持的时间更长。茶中含有丰富的钾。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钾离子丢失过多,钾与钠共同维护细胞内外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对神经、肌肉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有重要影响,体内钾不足时,常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耐热能力下降,甚至导致中暑。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钾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