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绿豆排骨汤(海带绿豆排骨汤的功效与作用)
2024-10-07
更新时间:2022-06-26 20:44:53作者:未知
盛兴面馆
老板一碗猪脚面,不需要任何纸笔、电脑和号牌,只靠脑子就可以清晰地记得每一位食客是红汤还是白汤,几两面甚至是吃什么浇头都一清二楚,有时遇到熟客只是一句:还是老样子?这样的感觉就像是久未见到的家人,了解他的一切喜好和习惯,简单而温暖。
年过半百的老板已经是盛兴面馆的第四代传人了,前后加起来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光景了,每天凌晨三点,老板都要走进他熟悉的厨房,叮当作响的开始一天的工作。老板猪脚面是镇店之宝,每天要烹制两锅猪脚,但却仍旧不能满足食客的需求。猪爪用的是传统的白汤烧法,不放任何的茴香和辣椒等有刺激味道的香料,只用葱姜酒盐,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能把猪爪煨烂,此时的猪爪会达到食用的黄金口感,肥而不腻
银丝面馆
银丝面是代表常州名片的一道标志性小吃,首创于1912年的味香斋,因面条洁白如银,纤细如丝,故而得名。
所谓“汤”,当年常州味香斋面馆一天要卖10包面粉的银丝面,当年的面汤大都是用黄鳝骨,猪肩胛骨、鸡、海蜒等经厨师精心煲制出来的。
小毛面馆
从同济桥底下搬迁到现在的光华路新址,先取面再点菜,是老常州深谙的吃面顺序,面碗需要提前一排排的陈列在那,否则可就要让吃面的食客久等了。
他们的汤底都是用猪骨加上鸡骨熬制7-8个小时,有时甚至要熬上个大半天才能让汤底的鲜味散发出来。
讲究的食客会早早的来到面点来吃下的那第一锅面,老常州管它叫“头汤面”,趁下面条的水还是很清爽而不浑腻的时候,生面条里的碱气更多的被融到了下面条的汤里去了,那第一碗面有嚼头,也劲道。
月半面馆
始终矗立在那个十字路口,就像许久未见的老友,不论周围如何变迁,你却一直在那……必点的就是那碗红汤面,但是拌面看上去也是有滋有味,再配上自己心仪的浇头。米汤是随便吃的,吃完面来碗热腾腾的米汤,口中清爽了不少。
东吴面馆
门头是牌匾,经典的苏式风格,第一次尝试苏式的面馆,比常州本地的面馆来的清淡的多,就像苏州的姑娘一样,清新又不失古韵。面条比普通面条细又比常州的银丝面要粗,面条比较好入味。小编爱的是葱油香菇,把香菇吃出了一股肉一样肥嫩的质感。为了保证面本身的味道,浇头是另外装在一个小碟子里的,清清爽爽。
锦绣面馆
开了二十年的面馆,应该是锦绣一条街上老牌的一家店了吧,便宜分量又足,老板娘打菜都是满满当当的,真的是实惠又大碗,这家店一直都是学生一族的大爱,后来他们长大了,这家店也还在这里,偶尔也要再去点一碗面,为的只是尝一口记忆中的味道。
老德安面馆
老常州的面条一定是砌起的灶台上面支了一口大锅,讲究的就是“宽汤面”,一大锅子的水,漂上几根面条,一双大号的筷子在锅子里拨弄几下,这锅面条也就差不多了,经验老道的师傅一筷就是正好一碗。只有这样出来的面条才会有种咀嚼的韧劲,随着时代的变迁,还能吃到一口这样的味道,我觉得是应该时刻觉得珍惜的。
大头面馆
原来是在同济桥下的,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那里,记忆中的红色门头,那碗红汤面是心头爱,小时候吃的不像现在这么多,肉汤的味道加上腾腾的面条是很开心的事情了,那种满足是现在根本体会到的简单的幸福。
朱柏记美食府
从孩提时代起对朱柏记的印象就特别深刻,是脑海印象中的常州老字号的代表。记忆里的朱柏记是美食的天堂,总是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让我无法搁下手中的筷子。当然,还有那碗忘不了的朱柏记的面条,每次店里都会被大爷大妈包场,一口下肚总觉得有种魔力会把你瞬间带入到时间的夹缝,就像还是孩提时代的那种感觉。它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碗好吃的面条了。
老孟城面馆
孟城的那一碗鳝丝面人人皆知,经过烫炸煮好几道工序出来的鳝丝,汤头是你一定不能错过的美味,奶白色的汤头一看就知道这是时间和火候共同的产物,老孟河人吃鳝丝面喜欢放一点胡椒粉,可以去掉鳝丝的腥味又可以提鲜,口感会非常棒!每次出差回来的老孟河人隔天都一定要来一碗鳝丝面,无论跑遍大江南北,都吃不到一碗这么美味的鳝丝面~
水门桥面馆
曾经在东坡公园的对面,现在已经搬迁到了东坡雅居对面。每次吃都会觉得他家的面条特别的香,秘诀就在于面条里加入的猪油,荤油的香气是其他油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浇头都陈列在那里,是自助的形式,想要什么夹什么。心头大爱还是属于那块大排,几乎是每人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