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方位图(方位图与示意图区别)
2024-10-03
更新时间:2023-05-18 08:05:29作者:佚名
1、详解天象知识_白矮星
2、详解星象知识_黄矮星
3、详解星象知识_蓝矮星
4、详解星象知识_黑矮星
5、天象知识_白矮星的形成
6、猜你喜欢:
关于天文方面的的知识,大部分人还是比较薄弱。大家所能看到的太阳、月亮、星星在常人看来,它们只是太阳、月亮、星星,至于它们的原理及构成人们并不清楚。宇宙中有无数的星体,那么所谓有白矮星是什么呢?如何演变的呢?一起和星座知识来了解看看。
什么是白矮星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恒星,主要由碳构成,外部覆盖一层氢气与氦气。白矮星在亿万年的时间里逐渐冷却、变暗,它体积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质量大。1982年出版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已被发现的白矮星有488颗,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根据观测资料统计,大约有3%的恒星是白矮星,但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
天体演变
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
电子简并压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当白矮星质量进一步增大,电子简并压就有可能抵抗不住自身的引力收缩,白矮星还会坍缩成密度更高的天体:中子星或黑洞。对单星系统而言,由于没有热核反应来提供能量,白矮星在发出光热的同时,也以同样的速度冷却着。经过数千亿年的漫长岁月,年老的白矮星将渐渐停止辐射而死去。它的躯体变成一个比钻石还硬的巨大晶体——黑矮星。而对于多星系统,白矮星的演化过程则有可能被改变,例如:双星!
星星挂在天空,像是许多明亮的眼睛,歌颂星星的诗歌有很多。可真正了解天上星体知识的人并不广泛。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黄矮星吗?接下来一起和星座知识来看看黄矮星的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黄矮星
黄矮星,是主序星的一种,其质量为太阳的1.0到1.4倍,光谱分类多为g型。
太阳可以称为一颗黄矮星。每颗黄矮星的主序寿命约为100亿年,在这段时间,黄矮星会透过内部的核聚变,把氢聚合成氦,当它们的氢快要耗尽时,便会脱离主序阶段,其自身开始膨胀,并会胀大至原来体积的多倍,成为红巨星,并开始燃烧氦。
位于金牛座的毕宿五,便是一颗红巨星。当红巨星不能再燃烧氦时,便会抛出外层的气体,这些气体成为行星状星云,而内核则塌缩成高密度的白矮星。而“白矮星的质量如果达到太阳质量的1.4倍,它将变为半径为0的天体(即黑洞)(——钱德拉塞卡)”,不过钱德拉塞卡当时还不知道中子星的存在,事实上如果白矮星的质量如果达到太阳质量的1.4倍,则坍缩为中子星,超过3.2倍,则成为黑洞。
黄矮星的表面温度介乎5400到6000摄氏度之间,每秒钟会把数百亿吨氢聚合为氦,当中有数亿吨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神秘的星空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闪烁的星星给人的感觉明亮、纯净、浪漫。大家都很熟悉北极星的寓意及传说,那么大家是否也认识蓝矮星呢?接下来一起和星座知识来看看蓝矮星的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蓝矮星
蓝矮星是指光谱型为o、b、a的矮星。全天最亮的天狼星(大犬座α,α cma)是典型的蓝矮星。
矮星
主序星是指邻近太阳和银河星团的恒星,绝大多数都分布在赫罗图上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狭窄带内,形成一个明显的序列,这个序列叫主星序,位于主星序的恒星称为主序星。主星序上边为巨星和超巨星,左下边是白矮星。由于主序星的光度比巨星和亚巨星小,所以又叫矮星(是一种光度较弱的恒星)。但是蓝矮星其实并不是小型的恒星,它们的光谱一般早于a0,质量通常大于太阳的2.5倍,表面温度高于1wk,因此蓝矮星通常有着很高的光度。b2型以前的主序星和蓝巨星并没有明显区别,o5型以前的主序星甚至和超巨星有着相似的大小和亮度,因此蓝矮星虽然名为“矮星”实际上并不矮小。
光谱分类
常把光谱型为o、b、a的矮星称为蓝矮星;光谱型为f、g的矮星称为黄矮星(如太阳);光谱型为k的矮星称为红矮星;但现在一般称的“白矮星”,以及在理论上估计的天体“黑矮星”,都不属于矮星范围。
在占星学中,我们了解到好几大类的星座知识,可真正了解天上星体知识的人并不广泛。宇宙中星体那么多,可大家知道什么是黑矮星吗?就让星座知识来为大家解答黑矮星的相关知识吧。
什么是黑矮星
黑矮星(black dwarf)是中小质量恒星演化的最后期。大约1个太阳质量恒星演化的终极产物。它由低温简并电子气体组成,由于整个星体处于最低的能态,因此无法再产生能量辐射了。以碳为主和少量氧构成。
基本概念
黑矮星 (black dwarf) 是类似太阳质量大小的白矮星(或质量较小的中子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止发光发热。由于一颗恒星由形成至演变为黑矮星的生命周期比现今宇宙的年龄还要长,因此现时的宇宙并没有任何黑矮星。 假如现实的宇宙有黑矮星存在的话,侦测它们的难度也极高。因为它们已停止放出辐射,即使有也是极微量,且多被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所遮盖,因此侦测的方法只有使用重力侦测,但此方法对于质量较少的星效用不大,这个问题在于侦测到了一颗和白矮星大小相仿的不发光星体,以现有技术很难区分它是行星还是黑矮星。 和黑矮星不同的是,褐矮星质量太少,其重力不足以把氢原子产生核聚变,黑矮星由于有足够质量,在它们主序星的年代能够发光发热。
矮星知识
褐矮星和棕矮星是同一类天体的不同称呼,一般认同较多的是褐矮星这种叫法。这是介于巨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体,俗称“失败的恒星”,它的质量介于木星的13~80倍,也就是大于13倍木星而小于0.08倍太阳,在这个阶段它能通过引力势能的转化发光发热,也可引发简单的元素聚变(和人类制造的氢弹一个原理)但能量极低,只有大于0.08倍太阳质量才能点燃氢聚变,而只有大于0.5倍太阳质量才能进入主序星阶段并最终有能力坍缩成白矮星,白矮星是中小质量的恒星在“燃料”用完,死亡后遗留下的恒星核,因温度较高,故称做白矮星,白矮星逐渐冷却,成为看不见的黑矮星。
“黑矮星”则是理论上估计存在的天体﹐指质量大致为一个太阳质量或更小的恒星最终演化而成的天体﹐它处于冷简并态﹐不再发出辐射能﹔也有人专指质量不够大(小于约0.08太阳质量)﹑已没有核反应能源的星体。
大家都知道有太阳、月亮、星星,但是大家却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所包含的原理也是一无所知。星际漫漫,任何一颗星体的构成都有其中的原理。那么,本期星座知识就来为大家讲解下白矮星是如何形成的。
形成过程
中低质量的恒星在渡过生命期的主序星阶段,结束以氢聚变反应之后。将在核心进行氦聚变,将氦燃烧成碳和氧的三氦聚变过程,并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合物,而在它下面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
核反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与此同时,红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径时而变大,时而又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越来越趋于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此时的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每立方厘米十吨左右,我们可以说,此时,在红巨星内部,已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当恒星的不稳定状态达到极限后,红巨星会进行爆发,把核心以外的物质都抛离恒星本体,物质向外扩散成为星云,残留下来的内核就是我们能看到的白矮星。所以白矮星通常都由碳和氧组成。但也有可能核心的温度可以达到燃烧碳却仍不足以燃烧氖的温度,这时就能形成核心由氧、氖和镁组成的白矮星。偶尔有些由氦组成的白矮星,不过这是由联星的质量损失造成的。
白矮星的内部不再有物质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恒星不再有能量产生。这时它也不再由核聚变的热来抵抗重力崩溃,而是由极端高密度的物质产生的电子简并压力来支撑。物理学上,对一颗没有自转的白矮星,电子简并压力能够支撑的最大质量是1.4倍太阳质量,也就是钱德拉塞卡极限。许多碳氧白矮星的质量都接近这个极限的质量,有时经由伴星的质量传递,白矮星可能经由碳引爆过程爆炸成为一颗ia超新星。
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非常高,但是因为没有能量的来源。因此将会逐渐释放它的热量并解逐渐变冷 (温度降低),这意味着它的辐射会从最初的高色温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并且转变成红色。经过漫长的时间,白矮星的温度将冷却到光度不再能被看见,而成为冷的黑矮星。但是,现在的宇宙仍然太年轻 (大约137亿岁),即使是最年老的白矮星依然辐射出数千k的温度,还不可能有黑矮星的存在。
什么是白矮星白矮星的最后结局是夜观天象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