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方位图(方位图与示意图区别)
2024-10-03
更新时间:2024-04-29 00:01:44作者:未知
满正人
笔者去年在探访甘肃成县二郎乡安子村虎头山龙床沟古堡古洞时意外发现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题刻和佛教波斯教混合咒语题刻及石雕坐佛等遗迹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考证和拓展走访又在其境内及相邻区域发现古道古关隘等遗迹这些遗迹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仇池国氐杨经营下辨据险泥功山自保和唐代成州治泥功山及南宋抗金设防等历史遗迹与有关文献记载基本吻合是研究仇池国和唐宋时期成州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载成州接壤羌戎通道陇蜀山川险阻自古为用武之地后汉虞诩为武都太守占相地势筑营垒百八十所以制羌裔诸葛武侯图兼关陇先取武都为北伐之道晋之衰也仇池氐杨氏窃据武都北侵陇西天水南扰汉中纵横且百余年盖虽僻在西陲而控扼噤要用之得其道未始不可以有用也清吴鹏翱武州备志山水曰泥功山高出群峰唐宋以来为天水仇池孔道元明兵燹后居民渐稀为虎豹薮此道遂塞今仅通樵径而已甘肃成县境内古迹繁多废弃的古邑址古道驿站古戍垒多处萧条榛莽之境早已无人问津就有关历史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庆幸成县二郎乡泥功山脚下的安子崖壁间的古堡古洞所留遗迹从时间空间族属关系和文化特征来看涉及诸多早期历史正好能揭示和弥补某些历史缺憾今笔者将相关遗迹和文献记载作以简单对接又不揣鄙陋附以己见欲抛砖引玉期待方家鸿儒关注指导
泥功山二郎山尼姑山
仇池国志载氐王杨茂搜卒长子难敌立与少子坚头分领部曲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依此可知前仇池国的政治中心从第二代氐王杨难敌时已移至下辨其后的仇池已经是个泛化名称而非仅指仇池山在诸多文献记载中如前赵刘曜于东晋太兴三年320年和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两次攻打仇池杨氐仇池杨氐据险自保再如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杨难敌畏惧前赵与弟坚头南奔汉中送任人质降于成汉刘曜以田崧为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仇池同年赵兵退杨难敌因行贿成汉安北将军李稚未被送往成都而是遣归武都杨难敌从汉中返回故地遂据险不服多有不法稚自悔失计故向李雄请战下辨之战开始雄遣李稚李琀出白水李寿李玝出阴平难敌遣兵拒之寿玝不得进而李稚李琀长驱至下辨难敌遣兵断其归路四面攻之稚琀深入无援皆为难敌所杀据险自保之地显然是下辨境内峡谷纵横峭壁对峙的下辨水峡谷沮道峡谷和堡垒严森易守难攻的军事要砦泥功山时至后仇池杨定治上禄这时的泥功山战略位置更加凸显至后仇池末代氐王杨难当被氐人奉为民族尊神并演化为二郎神泥功山随之称谓二郎山今成县二郎乡之名缘由是也南迁的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多有复归仇池地望仇池山泥功山之愿齐永明中488年魏氐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占据泥功山归款齐世以杨灵珍北梁州刺史仇池公此时的杨灵珍既是占据泥功山齐朝廷依然以仇池冠名大统四年538年被罢黜为尼的西魏文帝乙弗氏皇后随其子武都王元戊至泥功山大兴佛事又被称谓尼姑山新唐书地理志四云泥功山成州同谷郡本汉阳郡治上禄天宝元年742年更名宝应元年762年没于吐蕃贞元五年789于同谷之西境泥功山权置行成州又据新唐书穆宗纪唐穆宗长庆三年823下五月移成州于宝井堡可见同谷郡治泥功山和权置行成州长达50多年
泥功山的险绝和军事战略位置之重要陇上无偶然而其高其险其绝也使古往今来者难临其境见图1当年远涉至此的杜甫也因其趾沟之泥苦不堪言只留下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的凄苦诗句而离去但它在仇池国的历史中却是得天独厚的绝佳之境它位于西秦群峰横列的南部边沿和徽成盆地西北部的广川溪水之首一峰两翼北翼接西秦岭最高峰海酒山薤韭山左右列六巷戍威武戍黑谷戍黄渚关等要隘据此既可窥西陲全境又可阻西域群敌南翼直伸成州腹地端置龙门戍今成县陈院龙门山村既可俯览成州全境又可监视东西两侧几十里峡谷东侧凌空低下二郎王磨黄渚尽收眼底西可与安子古峁放声对语也可与六巷杜台招手传信见图2秦陇锁钥巴蜀咽喉盖属于此
图1泥功山要砦
图2泥功山西侧曹山
海拔2000余米的泥功山顶部为南北高翘东西凹平的马鞍型峰岭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赵曾寅撰写的重修泥功山云梯岩全寺全观略序载上有古刹代远湮考诸破碑废钟及古迹之器物见其汉代修观唐代建寺宋修菴院五代废元各有创造崔嵬卓立之势诚有奇而无偶周围数百里之遥神应故妙巩秦阶西礼之属人皆钦仰现今山顶中部有一处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60米的凹型坡地残存大型建筑开挖夯筑台基整个山砦山门置西僧舍置东北佛龛道观佛殿置南北山头和西侧崖壁间木塔建于北峰巨大怪石之上东北山麓为久负盛名的云梯岩寺
二郎安子杨家崖家计寨
在泥功山西麓有一处山环水绕崖壁对峙峡谷幽深的山台窝地这里就是成县二郎乡安子村其东侧的曹山如斗倒置上有平行地近百亩下隐洞穴古堡村落于其侧西侧的青林山与西和六巷乡杜台村石家山青明沟山水相连南侧是数里峡谷古有飞龙寺亦称飞龙峡北为浅山缓坡台地其间可耕可牧可猎可屯横穿其境的古径与六巷泥功山相接立于其间如临城堡飞贼难入劲敌难攻尤其是矗立于峡口两侧的虎头山龙床沟崖壁似将如神忠实地护佑着这一方水土难怪谓之安子
据阶州直隶州续志记载在武都城东南七十里处有个名曰杨家崖又名家计寨的险要地方乃仇池杨氐苗裔保聚为寨宋建炎绍兴间11271163吴玠兄弟图保蜀口时命各州皆择地为寨而家计寨最扼险要又素有积粟丰于水泉寇至常不能破张维仇池国志为明确各个时期的仇池国疆域以晋书所载的州郡为纲以县为目县下分列搜求各史书中的山川地名九十余个武都县下列有泥功山杨家崖柏树镇蕃墩等十二处依此可知杨家崖就在泥功山周边范围当时的武都城应在古上禄今西和六巷泥功山杨家崖今二郎安子村就位于东南几十里处并有虎头山龙床沟古堡可证
龙床沟虎头山古堡
龙床沟古堡位于安子村东南曹山西侧的崖壁中部堡穴为崖壁坍塌空区洞口东西横列东高西低中宽边窄西与山涧溪水相接东连崖边陡坡密林穴堡扁口型东西长762米中部高4米边沿高15米深8米堡穴内残留夯土墙体15围大小深浅高低不等较大的设有主室侧室客厅库房土炕灶台等较小的只有主室火炕房屋墙体与边沿护墙高60厘米宽30厘米长75米之间留有宽17米长75米的通道多数墙体中掺杂着烟熏火燎过土石块疑为两次以上或多次建造在堡穴中部设有客厅的室内崖壁石面上留有侯主飮两组三字火柴炭烬字迹古隶体见图3图4字径05厘米至04厘米不等侯主二字从结体和用笔方法可知体势接近古隶习惯取横势喜用绞转波带笔法特别是主字上部一点写成长横并将上三横与底部一横有意拉开距离飮的食字旁近似甲骨文结体用两个三角形组成象形酉字这种结体之法和用笔之法应为熟悉古文字笔法的早期人所书在设有客厅并对外墙体用泥涂抹的平面上刻有两组格子形图案象似房屋建造规划图其上部用尖状之物刻画雷第二字模糊高35厘米宽20厘米东汉末年下辨氐帅姓雷有雷定雷铜等不知是否有关在中部设有客厅的地面灰土中发现组合式铜质烟锅头妇女用木质发笄和不同时代的陶瓷碎片等见图5图6并在墙体孔洞中发现用玉米叶捆扎的刷锅刷从古堡的所处位置和这些遗迹的质地形状用途分析该堡为部落或某组织的聚集场所有多次和较长的时间使用的痕迹
图3龙床沟古堡字迹侯主
图4龙床沟古堡字迹雷
虎头山古堡位于青林山东侧崖壁与龙床沟古堡对峙穴堡建于高约300米的崖壁中部有一条手脚并用的小迳相通穴堡同样为崖壁坍塌空区扁口型堡口向东南北横列堡口长30米中部高约5米边沿高12米深4米堡口边沿残留长30米高70公分宽30公分的土墙一堵无生活设施也未发现其他遗迹应为单一的防御设施
图5龙床沟古堡残存陶片
图6龙床沟古堡残存发笄
据当地老人讲二堡存时已久能说清的是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甘回民反清斗争波及西北各县衙令各地筑堡寨置器抽丁组建民团以防不测民国元年4月河南宝丰人白朗原第六镇统制革命党吴禄贞的参谋吴禄贞遇刺后便愤然落草为寇后来竟然声势日盛白郎被误呼为白狼引八千多青壮年起义军以打富济贫逐走袁世凯设立完美之政府等口号民国3年5月白朗军进入甘肃先后占秦安甘谷等县城后取道徽成县南下时遭到川军的堵截要折头西向占岷州破洮州后被马家军杀败
白马洞
诗经四牡篇毛传白马黑鬣曰骆许慎说文解字骆马白色黑鬣尾也山海经海内经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即禹帝之父氐人视鲧禹为始祖另据风俗通义校注之轶文氐言抵冒贪饕至死好利乐在山溪本西南夷別种号曰白马孝武皇帝遣中郎將郭昌等引兵征之降服以为武都郡郡治今西和骆峪由此可知对骆地白马崇拜和白马始祖鲧禹祖先崇拜的古武都氐人号白马秦公簋受天命鼏宅禹迹十又二公在帝之坯西狭颂继禹之迹亦世赖福及沿袭至今的白马洞白马寺白马庙皆为氐人原始习俗中的祭祖之地
图7白马洞
二郎安子白马洞位于龙床沟古堡右上方约百余米处的v字形崖壁间当地人称白马洞亦称白马爷洞因通往此洞的路径十分险绝至者很少洞壁为砂砾岩夹杂细沙岩叠压垒置因雨水冲刷细沙层流失塌陷形成A字型溶洞洞口面北宽22米高15米深48米深部宽35米高26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洞中央有一尊石雕坐佛见图7洞口横列夯筑土墙一排中部倾倒废弃木条门扇门框高2米宽27米散落在洞口东侧地面洞口东西两侧台地上残留土夯石砌的石板单人双人火炕3座另有灶台石台等洞口有三株栎木古树其中一株已枯死残桩底部周长56米高残35米根茎新杆三株高约30余米直径2米至1米不等洞口右侧崖壁处刻有咒语14字另有嘉泰二年1202年题刻和凿刻的石磨石窝
在洞中心人工堆积的平缓土丘上立石雕坐佛一尊佛身底座长70厘米宽25厘米纵高90厘米肩宽40厘米头高30厘米头侧宽20厘米头顶宽18厘米佛身盘坐右袒纹饰双臂下垂手结禅定法印于脐下交二足作结跏趺坐体阔脊直肩张头正面丰方圆鼻直高挺头无发纹表情温和端庄衣饰刻纹简洁典雅颈部脸面残留粘合物表情略显模糊见图8
图8白马洞石佛
除石磨石窝有明确的凿刻时间石佛和咒语题刻无凿刻时间要判明这些遗迹的凿刻年代只能依据遗迹本身提供的信息和当时历史环境来判断前面已提到泥功山安子曾在后仇池杨定时期和唐玄宗天宝至唐德宗贞元时期最显赫这些遗迹与这个时段有一定的关联
依唐道世法苑珠林云右袒式和通肩式两种式样传入中土后为汉地最早的佛像衣着基本样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产生的诸多民族化佛衣样式此间大多成为佛教造像的主要表现形式中国佛教艺术鼎盛时期所呈现的包容性通过佛衣样式的表现可见一斑通肩式和右袒式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佛衣表现其中右袒式伴随印度密教造像的传入而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佛是戎神所应兼奉也是氐人首领较早的佛教意识前秦苻坚攻占襄阳求释道安奉释道安为政教合一领袖遣吕光征西域求鸠摩罗什来中原传经弘法这既是民族感情的需要也是汉化的使然和政治统治的需要前秦统一北方后对于被征服的部落政权上层采取优容的对策仇池杨氏也在其中早在前仇池灭国之前既有在内乱中被杀的杨宋奴之子佛奴佛狗逃亡至前秦受到了苻坚的重用佛奴为右将军佛狗为抚夷将军佛奴之子杨定甚至成为苻坚的女婿此后后仇池的复兴也即是由杨定开始经历重大挫折从前秦驸马和力挽狂澜的大将军败归故里成为仇池小氐王的杨定肯定对世事和人生感悟颇多并将寡国和个人突变期望全部寄托在神灵的眷顾上后仇池治上禄因无险要屏障可依据险泥功山和安子隐秘堡垒凿佛供奉祈求平安
高悬的洞窟只有就地取材颗粒大粘性差的砂砾岩凿简易器物就不易造佛像甚难但这位高手却凿出一尊具三十二相备八十种好的神威宝相这样的造像绝非出自民间俗手古人认为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虔诚的宫廷造像师一定要让佛像庄严如法呈现佛陀的品德和内涵使人看到佛陀清净庄严的外表能引发众生的皈投心和恭敬心这尊具有庄严摄受力安全感圆满相和神威佛像估计是宫廷专业造像师所造能成此功者只有后仇池氐王杨定
在洞门右侧距离地面12米的崖壁折角处刻有唵部临唵摩尼逹理吽吒唵齿临14字楷书字径03厘米竖式三行唵部临唵齿临分置唵摩尼逹理吽吒左右低一字半字迹面积高35厘米宽21厘米下部风化严重触及即可脱落见图9
图9白马洞汉传佛教和波斯教混合咒语
唵部临八字箴言咒语题刻无时间和书丹者与其左侧的嘉泰二年题刻粗看有些相近但仔细对比会发现二题刻有诸多不同唵部临咒语题刻字形灵巧劲键舒展修长少蚕头燕尾多唐法形质貌似平静实则剑拔弩张方劲中有清灵通秀之气有柳公之劲骨
据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曰唵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谓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唵也为白色象征本尊之智慧属于禅定波罗蜜多能除傲慢心唵齿临即一字大轮咒大轮一字咒即为部林
唵部临和唵齿临为汉传佛教文殊菩萨护身咒语即文殊八字咒唵阿尾啰吽佉左洛文殊八字真言唵阿味羅吽卡佳拉而此处咒语题刻首部相同箴言却是唵摩尼逹理吽吒摩尼指摩尼教即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摩尼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祆教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摩尼教主要吸收犹太教基督教等教义而形成自己的信仰同时也采纳了不少琐罗亚斯德教的成分大约在公元六至七世纪进入东亚传播至东方又吸收一些佛教色彩它的主要教义是二宗三际论唐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正式传入中国随着宗教文化的传入波斯商品物种和商业观念文化意识广泛融合回鹘汗国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和唐王朝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往来武后延载元年波斯人拂多诞持二宗经来朝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在长安建摩尼寺赐额大云光明寺该教多在长安洛阳及西域商人中流行唐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旧唐书回纥传五月迴鶻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於鸿臚寺安置
通过以上文献记载的时间和安子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当时同谷郡治地就在泥功山安子白马洞作为当地较早的宗教场所往来与西域和长安的波斯商人途径于此以最中和的方式冠汉传佛教唵部临和唵齿临为首以明教唵摩尼逹理吽吒为身在白马人和古仇池国宗教场所留下了这一历史印记
在洞门右侧崖壁底部凿制一磨一窝小磨仅留底托直径24厘米厚10厘米石窝直径12厘米深12厘米在中间约10公分的弧形平面处刻有嘉泰二年六月初一日石匠苟智开施竖式从左至右为句楷书字径02厘米字口较浅见图10
图10嘉泰二年1202年题刻
嘉泰二年题刻字迹肉丰骨劲跌宕自然汪洋浩荡古槎怪石有东坡居士之意趣题刻的动意选址字形等有受唵部临咒语题刻影响之嫌故使二者字形意趣有些相似但是从时代风尚分析南宋崇尚道教成州境内多道教碑刻如成县五仙洞就有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宣教郎通判成州军州事赵希渊撰书的五仙洞碑记和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参政郑昭先右丞相史弥远奉敕浮泽庙牒额碑内容皆为道家仙语如五仙山龙洞灵光瑞露示现非常实列仙之居神仙之宅也等而很少发现汉传佛教和波斯教混合类题刻嘉泰二年题刻可能是南宋吴曦设防金兵或为当地大户人家苟智开躲避战乱时凿刻
以白马命名的山洞庙宇寺院多集中于西汉水和下辨水流域唯安子白马洞却将历史定格在了汉末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土和唐末波斯教进入中原及南宋抗金防守的历史片段中而二郎崖背的白马庙护法神壁画却沿袭古氐人的神采风貌衽衣高冠长褐宽袖豪猪皮靴等装饰具有鲜明的氐羌民族特色与天水麦积山78窟供养人所着服饰较为相近见图11
图11二郎崖背白马庙壁画
古径
近些年来围绕杜甫在陇右行纪诗中的具体路线和场景地已故当代杜甫研究专家萧涤非教授率领的山东大学杜甫全集课题组兰州大学教授林家英率领的兰大考察团和天水师范学院教授聂大受率领的天水杜甫研究会等先后对杜甫陇右行迹特别是西和成县交界地带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兰州市委党校张希仁先生从2008年至2013年多次对西和六巷和成县二郎乡之间的相关地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撰有杜甫陇右诗
今地考一文张先生认为当年属于同谷郡现属西和下六巷的焦山梁为杜甫诗中的积草岭杜甫从石峡经焦山梁下巷二垭子曹阴谭河张家场泥功山垭豁荒草沟店子村陈院到同谷是最合理的线路杜甫走此路的可能性很大对于张希仁先生认定的这段路线中的下巷二垭子曹阴谭河张家场泥功山路径笔者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先后十余次实地踏勘和走访并将范围拓展至成县抛沙沙坝陈院王磨二郎西和六巷卢河歇台草关等地走访后发现从西和六巷至二郎安子严河泥功山或经大烂泥沟武坝店子村的道路是条古径路段处于浅山缓坡地带无高山峡谷悬崖峭壁路基宽大径直便捷牛车马匹通行无碍途中多村落借给方便路程约15千米轻装用时约五小时见图12这条路径既是连接六巷戍威武径黑谷径和黄渚关的军事传刍之道又是自古以来的商旅通道杜甫当年拖家带口肯定乘车骑马沿古道捷径而行符合常规另据方舆胜览卷七十同庆府飞龙峡在仇池山下氐杨者飞龙据仇池因得名其东乃杜甫天宝避难居此有龙湾虎穴这里的仇池依然是泛化之名实为泥功山下的安子杨家崖飞龙寺飞龙峡龙床沟虎头堡等地名与上述记载完全相符
图12二郎武坝大烂泥沟古迳
除了这条东西向传刍之道外沿下辨水形成的下辨道早已是南北之要道南齐书卷五十九陕西八载成县南河一名下辨水出县西南北青渠堡会东河入于龙峡这里的出县西南肯定有误成县南河出具西北亘古未变沿下辨水形成的下辨道既是政区名也是道路名下辨水出县西南北青渠堡是指以流经长水量大的西和六巷杜台村青明沟和安子古堡为水源之名
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西狭颂和建宁五年172郙阁颂二碑可知陇蜀古道的沮道今成县飞龙峡至陕西略阳的青泥河谷是当时官方修建的通蜀要津其上游的下辨水河谷是西和至成县的一条便捷古道下辨道作为道路名史无明确记载但它是祁山道连接沮道的便捷古道从今西和卢河镇草关晒经六巷三迳经泥功山至下辨县今成县抛沙约40千米
雍际春先生对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战国时期木板地图研究后发现在秦汉时期存在着一条经由天水南下顺西汉水而至武都的军事交通路线并且应用的事实南北朝分割时期因对立的政治军事形势使沟通南北的主要交通要道往往中断或被阻塞仇池杨氐政权以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独占这些陇蜀要道为优势与南北各割据政权纵横捭阖数百年
敦煌文献p3718张清通写真赞并序记载敦煌归义军在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后为保持与行在蜀都的唐僖宗联系历尽千险从河西走廊经陇蜀古道到达蜀都的历史记载和新唐书黄巢传载唐僖宗行在朝廷为防止占据关中的黄巢军攻占陇蜀任命宰相王铎为都统领各路藩镇和中央禁军抵抗黄巢军设置关戍于沮水七盘三溪木皮岭
笔者在寻找这段古道遗迹时巧遇成县抛沙镇磨坝峡村82岁张映老先生他讲南河早称天河北分三泾通西和六巷草关晒经因路捷道直前人多走此道1972年开通成西公路后此道荒废具体路线是从峡口至龙门山下的郭河口分西北东北二径西北迳经三叉河沿河七盘河下河曹河此处又分东北道经谭河严河大河崖背严家河西和歇台草关小河安子飞龙峡至西和六巷东北迳经武家河香水洞黄河张河坝店子村二郎烂泥沟门赵坝鞍山至西和晒经在郭河和七盘河有栈道遗迹
图13成县陈院七盘河桥阁栈道遗迹
按照张映老先生所说路径笔者在七盘河河谷东西两岸宽阔处发现多处石砌路基高约80厘米宽约3米并在两岸狭窄地段找到栈道遗迹两处疑似桥阁基石的方栈孔6处边长30厘米深22厘米圆孔大小4个直径20至16厘米不等深15至22厘米之间间隔约3米疑似栈道遗迹八处均为圆形栈孔口径275厘米深7厘米的栈孔6个口径7厘米深6厘米的栈孔2个见图13在二郎崖背村二梁子发现古人凿掘的古道台阶宽20厘米长45厘米见图14在罗家沟发现无法识读的古碑一通另文记述和古堡遗迹等北行至西和六巷郭坝村人头山杜台清明沟地段此段地势开阔山岭平缓见图15至卢河歇台该村潮水寺有碑刻三通一通严重残损无字可读重建潮水寺碑记载据清光绪五年1875年立重修潮水寺碑誌载曰潮水寺者始建于宋庙居峡口名曰木竹寺迁居歇台始于明清雍正记曰谷有寺嘉庆年间县令张公名秩因潮水被命名潮水寺另有半截残碑高45厘米宽60厘米凡16行120字字径3厘米楷书见图16可识字句为碑誌至武蜀者沓来诚邑衝山崩移势换形既有民意欲修补奈数载欠收肃華洋賑災會會長陈賀義處道路易崎嶇為周行即沿躬矣况死生愷惻為懐所周者皆係均屬要道公民等感激功德古是為叙齊氏田居義撰文並書丹席義武生叚續珎陳見明安朝奇劉文炳周彦鐡筆陳永明周玉隐陳守貞貦節後三日
图14成县二郎崖背二梁子古径
图15西和六巷郭坝人头山古迳
图16西和歇台民国时赈修甘陕公路残碑
从至武蜀者沓来之句可知这里是通往武都和蜀地的古道碑中相关人员信息史无记载但华洋赈灾会有短史记载黄家杨撰写的华洋义赈会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慈善组织载该组织是民国时期众多民间慈善社团中救灾成效最大救灾经验最成熟对后世最具借鉴意义的慈善组织1906成立到1935年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的下属会员有十余个之多包括山东河南湖北陕西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1928年西北旱灾华洋义赈会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在关中修筑了包括西兰公路沟通陕西甘肃两省省会在内的多条公路原来自西安至兰州交通十分不便单程需18天公路建成后只需要3天从这方残碑和相关记载可知至民国时此道依然为川陕之要津
结束语
甘肃成县二郎境内新发现遗迹通过文献与遗迹两相佐证可知泥功山安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仇池古国控扼的重要要砦下辨道作为政区名又是道路名是祁山道连接沮道的主要通道唐代宗大历年间波斯商人和唐肃宗乾元年间杜甫陇右行及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敦煌归义军往来蜀地均途经于此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