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方位图(方位图与示意图区别)
2024-10-03
更新时间:2023-04-22 16:07:47作者:未知
1、正月十一是什么节日 子婿日
2、正月十二是什么节日,农历正月十二习俗有哪些
3、正月十七是什么节日:人气日
4、正月十一习俗是什么 风俗活动指什么
5、正月十一是什么日子,正月十一出生的神仙是谁
6、猜你喜欢:
之前老黄历已经解说了正月初二是“姑爷日”,那么正月十一是什么节日呢?是传统民俗节日“子婿日”。什么是子婿日?接下来就由农历节日大全来为大家谱及相关知识吧,一起来看看!
其实,“子婿日”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正月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没有吃完,因此会利用这些祭祀过神灵的美食来招待女儿和女婿,作为初二女儿回门时的一个答礼。而正月十一这天,女儿女婿赶回娘家必须由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敬意和重视。
正月十一的七大习俗
1、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2、行彩桥
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行头桥”习俗,是潮汕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正月十一日晚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桥头”。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向彩桥涌来。“行头桥”时,人们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并各作四句:“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拿回家里插在门楣上,以祈带来好运。
在“行头桥”中,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祈祷语。如带着小孩的人说:“行桥头(或摸狮头),阿奴事事贤”;未婚的小伙子说:“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怀孕的妇女说:“摸桥(或狮)耳,生阿弟”……等等。
3、吃烙合子
正月十一,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习俗。古人认为,“十”是“齐备完美,周而复始”的美好数字,在十之上再加一个“一”,就有了新的开始的意味,所以把元宵节前的四天作为“拜晚年”的时段。
老北京有“不出十五,都可拜年”的说法:腊月三十之前叫“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前叫“大拜年”,正月初五即“破五”之后叫“拜晚年”。在大年前后这几天因各种原因未能向亲友和故交拜年的人,赶紧“拜个晚年”,也不失礼数。这一天的饮食习俗是吃烙合子,烙合子的“合”与“和”谐音,吃合子寓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4、炮龙节
在广西,正月十一这天,宾阳会举行炮龙节,也是一大民俗之一。“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在炮龙行进的过程中,有些观众瞅准机会快速地从龙身下穿过,或拔下几条龙须、搞几片龙鳞,祈求带来好运。当“炮龙”舞至街尾被鞭炮炸得只剩下骨架后,族中长者指挥人们燃起火堆,奏响“宾阳八音”,把“炮龙”投入火中燃烧,喻示“送龙归天”。随后,人们在烈火上架起大锅,煮“龙粥”慰劳舞龙的勇士。
5、贺“添丁”
每年正月,广东各地区都有庆贺“添丁”(即生有男孩)的习俗,潮汕地区每逢农历正月初十、十一便挨家挨户送“米方糖”,客家地区“升灯办酒席”款待村民,广州文化名村珠村则高挂“人灯”为新丁祈福。尽管各地贺“添丁”风俗迥异,但其中都饱含着家家户户对“新丁”的美好祝福与期望。
每年正月初十或正月十一,广州珠村的北帝古庙总是香烟缭绕,庙前的社稷坛都会挂上几个八角形的纸扎彩灯。在珠村,按习俗,凡去年(有时也有前年的)村民家中新添了儿孙,都要到所属的宗族社坛“挂灯”。
6、上采日
农历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这是元宵节前的一个小节日,名为“上采日”。上采日有悠久的历史,寓意迎春纳福。按照福州传统风俗,福州人有在元宵节之前送灯的习惯,一般是外公外婆送给外孙、外孙女,送灯时间一般是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一。
为何要赶在正月十一前送灯?专家介绍,正月十一在福州地区叫“上采日”,是元宵前的一个小节日,有迎春纳福之意。这日,各家各户都要点灯庆祝,有些人家晚上还要吃“上采饭”。旧时的各类元宵庆祝活动也在这日前后拉开序幕。
7、奉紫姑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紫姑,传说中的女神名。我国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世人谓其能先知,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最早记载“紫姑”的文献是南朝宋人刘敬叔的《异苑》。大致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
但民间敬奉紫姑并非因为她是厕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来祭祀。
正月里,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习俗,那么正月十二有什么说法呢?正月十二是什么节日呢?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正月十二是什么节日,农历正月十二习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国的民间有这样一首童谣“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意思就是说过了正月十一从正月十二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元宵节了。
正月十二习俗:选灯笼搭灯棚
现在大家都已经正常开始上班,过几天又是元宵节。那么正月十二究竟有什么风俗呢?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
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不知道今年的胜芳花会是否已经准备好,各位霸州朋友别忘了十五去胜芳!
正月十二习俗:小老鼠娶媳妇
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也有的说这一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们围绕着老鼠创造出各种各样“节目”,不但表达了老百姓对老鼠的憎恨,还驱赶了父老乡亲们一年的辛苦劳累。
早上敲遍墙角旮旯
“打、打、打旮旯,十个老鼠九个瞎,留下一个拨眼的,眼里长个萝卜花!”正月十二早上太阳还未升起来,各家各户的大妈、大婶们就带着孩子们嘴里一边念叨着,一边手拿着木棍敲打着可能藏老鼠的地方,土坑的坑洞里、墙角的老鼠洞里、墙根的砖缝里、木柜底下的布鞋里、牲畜棚里、柴房里、厕所里……凡是屋子里旮旯都要敲打个遍。
正月十二习俗:藏剪刀
早饭过后,该村各家的媳妇姑娘们都要把平时用的剪刀藏到抽屉里、褥子底下,而且还要用红绳或红绸把剪刀捆包起来。据徐庄的村民们说,老鼠节这一天大人孩子都不能用剪刀,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喳”声,家里一年就听不到“咔喳咔喳”老鼠嗑东西的声音。媳妇姑娘们将剪刀藏起来,就是怕孩子们拿到剪刀玩耍。
正月十二习俗:收旧鞋
同时,各家各户的孩子们背着筐头挨家挨户收旧鞋,村中的老百姓也乐意把“邪”(鞋)送出去。平时,该村老百姓将穿坏了的旧鞋不当作废品卖掉,而是专门等到老鼠节这天给上门收旧鞋的孩子们。据徐庄村村民韩大为大爷介绍,老鼠除了打洞外,还习惯藏在人们不穿的旧鞋里做窝、生育小老鼠。孩子们被收到的旧鞋再垒成老鼠洞的形状烧掉,象征着将各家各户的老鼠“一窝烩”。
正月十二习俗:捏老鼠嘴
在中午家里要包饺子,包成的饺子要捏成老鼠模样的,有嘴、有耳朵、有尾巴,还用绿豆当作眼睛,捏成的饺子简直就是一只只老鼠非常逼真,俨然是一件件面塑艺术品。这天,家家户户之所以包饺子,是因为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咔喳咔喳”嗑东西了,“一年家中没有老鼠”。
正月十二习俗:烧老鼠洞
正月十二这天,孩子们将从各家各户收来的旧鞋找个宽敞的地方垒成“老鼠洞”。然后用火烧。
正月十二习俗:吵老鼠耳朵、嚼老鼠眼
正月十二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习惯喝小米面或玉米面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让老鼠看不清东西。而且晚饭后,人们还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聋老鼠的耳朵”。同时,因为花生和老鼠的眼睛很像,吃花生也叫嚼老鼠眼,意思是“让老鼠变瞎”。总之,在老鼠节这天,父老乡亲都针对老鼠想法各种各样的办法,可见老鼠是多么的不受欢迎呀!
小结:以上的文章内容为我们详细解析了正月十二有哪些传统的习俗和活动,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感受下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和文化!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似乎正月里就没有其他节日了,但其实不是哦,正月十七也是一个节日,那么正月十七是什么节日呢?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正月十七是什么节日:人气日,一起来看看吧。
初七、十七、二十七是“人气日”。天气好坏予兆今年人的兴衰。初七管小孩,十七管青年人,二十七管老年人。这天也要吃饺子,也有的地方习俗是吃面条。
送蛐蜒蝎子节
正月十七的晚上,人们习惯在院子里打一堆篝火。但不是在篝火上空跳过,也不围着火舞之蹈之。而是一眼盯着柴火,看着让其燃
正月十一是春节期间的时间,而在这天的时候,有一些地方也会有一些习俗活动,那么正月十一春节习俗是什么呢?风俗活动指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春节吃素是哪三天 过年吃素是什么意思
正月十一习俗
1、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我国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有不少属于神诞,也就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为人们所信仰的各种神仙的生日,寄托着古代劳动人民驱邪禳灾、祈福求吉的美好愿望,那么今天的农历节日大全就为你介绍,正月十一是什么日子,正月十一出生的神仙是谁。
问:正月十一是什么日子?
答:正月十一是太均娘娘诞。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是太均娘娘诞辰。太君娘娘是在浙北地区乃至全部太湖流域人尽皆知的神灵,主要扮演着幼妇守护神的角色,具有送生、护产、保婴、佑童等神力,是由年夜太
农历正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