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遵化丰汇热力供暖注水计划通知 遵化市丰汇热力
2024-10-06
更新时间:2022-03-27 03:10:19作者:未知
合肥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数学学科和儿童发展规律,按照“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督促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测作业”的总体思路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作业,进一步规范我市小学数学作业管理,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价值、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发挥数学学科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独特作用,优化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升我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的主体责任,统筹规划学生作业总量,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教师是作业设计和实施的主要责任人,要探索设计不同学习环节不同功能型作业,提高运用作业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要按时完成作业,养成主动独立认真做作业、及时订正作业错误的良好习惯。
(二)科学性原则。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坚持能力立意,精选作业内容,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合理确定作业数量,统筹考虑作业时长,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
(三)教育性原则。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要通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发展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从单元视角设计主题性、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改进功能,教师既要关注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作业过程与作业习惯。
(五)技术性原则。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和学情诊断,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学生作业档案,建立学校和年级组作业管理机制。
三、基本要求
(一)遵循课标,紧扣教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学科总目标,并作出了具体的阐述,这是数学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的理念。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重要依据,为教师设计与布置数学作业提供科学的模板,必须紧扣。教师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理解教材作业设计意图,梳理作业体系,合理选编作业,灵活改编作业,科学创编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随意布置作业,构建基于课程标准、关注数学素养、循序渐进、能力立意的作业体系。
(二)单元视角,整体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树立整体意识,立足数学知识体系,从单元视角整体规划,针对内容目标、重难点及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时,要关注知识体系、单元目标、课时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及递进性,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性,设计有整体性、典型性、层次性的作业。
(三)夯实基础,发展能力。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夯实基础和发展能力,系统设计符合学习规律、重在迁移运用、突出重难点、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层次性作业。分层布置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鼓励布置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潜力,中等水平的学生发展能力,学习能力暂时不足的学生巩固基础。
(四)分量适中,难易适度。要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的监管,布置作业分量适中,课堂作业能够在课内完成,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避免布置同质化作业,杜绝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
(五)认真批改,反馈及时。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等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规范,并根据批改结果全面分析学情,从中发现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要针对困惑和问题,展开反馈与讲评,做到精准、详实;要积累典型案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统筹管理,监测研究。要制定作业管理规范标准,建立学科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加强作业的日常检查、效能监测,定期开展检查检测情况反馈。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培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和辅导的能力。建立优质校本化作业资源库,推动优质校本化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四、内容与形式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应基于课程标准、围绕设计目标,可通过选编、改编、创编等路径,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小学数学学科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色、适合学生实际的不同类型作业。
1.设计目标
作业设计的目标一般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拟定,要和课程目标相一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进一步巩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经历探索真实情境和数学问题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的过程,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4)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设计路径
各校要开展以作业研究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可采用选编、改编、创编三个路径实施作业设计,不断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建设。
(1)选编作业。选编的作业内容一般来源于教材及配套的教学资料等,可从中选取适合真实学情的作业题进行设计编撰。选编作业要注重对基本知识技能的覆盖与落实,切忌盲目堆砌、机械重复,要突出基础性和适用性,可从作业数量上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要求,以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2)改编作业。改编的作业内容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对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料上的作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可以是改编问题情境、增减条件、开放问题、转换题型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重难点的突破。改编作业要突出灵活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可从作业难度上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要求,以提升作业的精准性。
(3)创编作业。创编的作业内容强调从单元视角整体进行主题式作业创编。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探究问题的设计,注重作业方式的多元建构、选择与运用,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引导,鼓励跨学科主题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注重信息技术在数学作业中的应用与融合。创编作业要突出情境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可从作业类型上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要求,以提升作业的发展性。
3.设计类型
教师要勇于开拓尝试不同的作业类型,让数学作业的形式不局限于书面习题,还可以安排口头交流、动手操作、数学阅读、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体现作业类型的丰富性。
(1)书面习题。书面习题是指通过纸笔表达方式呈现解题结果或解题过程的数学题,它是最主要的数学作业类型。书面习题一般首选教材中的练习和配套练习册中的习题,选用时要先整体研究,深入解读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和对应目标;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和课时作业目标,适当删减或补充习题。书面习题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尊重和关注个体差异。
(2)口头交流。口头交流作业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后,通过口头语言表达的一种作业形式,主要适合低年级学生。口头交流作业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分析、解释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能有效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设计口头交流作业,要在说什么和怎么说上有明确具体要求,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简洁、严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动手操作。动手操作作业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通过分、画、折、称、量、拼、做等活动来完成的作业。动手操作作业可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以及符号操作三个方面出发,借助动手操作启动数学思考,发展量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设计动手操作作业时要注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选取适切的材料,清晰操作要求,便于学生操作与呈现。
(4)数学阅读。小学阶段的数学阅读作业,一般分为阅读课本和阅读课外读物两种类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可以对教材内容有更完整、连贯地把握,对其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等关键点有更深的理解;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宽拓展学生的数学文化视野,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并做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及阅读成果分享。
(5)实践体验。实践体验作业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探索规律型、调查发现型、实践应用型等。要让学生经历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与伙伴合作,如何有效呈现、分享实践成果等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实践体验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层次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作业布置
1.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学校要建立各学科作业量的协调、统筹机制。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每天所有学科书面作业总量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数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确保三至六年级数学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2.明确作业具体要求。学校要研究制定统一、明确的数学作业完成要求。如书面作业的书写格式、作图工具的使用、自觉检验检查;口头交流作业的基本表达规范;动手操作时学具的选择和操作要领;数学阅读时要圈点勾画和批注;数学实践体验作业要明确问题、学生参与的方式和成果的展示评价等,以提升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3.鼓励作业因人而设。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原则上要随堂布置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科学搭配书面作业和其他类型的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数学书面习题作业。对于有难度的其他类型数学作业,提倡教师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指导学生完成。
4.合理安排布置方式。学校应组织教师充分研究校情和学情,指导教师合理安排布置方式。注重培养小学生独立记录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作业批改
1.作业布置全批全改。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学生家长批改作业。鼓励教师进行面批。学生订正后的作业,教师要进行二次批改。
2.作业批改及时规范。教师应按时回收、批改作业,强化作业批改的时效性。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有科学的批改标准,有规范的批改符号、批改等级和批改日期。鼓励教师给予激励性评语,杜绝使用侮辱、嘲讽等言词、符号批改作业。提倡教师探索充满童趣、活泼多彩的个性化批改方式。
3.注重收集亮点典型。教师批改时除了要对学生作业是否正确规范进行评判,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注重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及时予以肯定。注重收集作业中的典型错题,便于后续开展针对性的讲评辅导。
讲评辅导
1.精准分析学情。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实际完成情况,在课时作业或单元作业批改后,对作业批改、评价的结果开展精准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着重关注学生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讲评辅导做足准备。
2.关注全面发展。针对作业中共性或个性问题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指导学生订正、复习、巩固、拓展,特别要加强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还应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正确引导家长。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合理督促孩子回家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过程性表现,不给孩子增加过重学习负担,助力家长形成科学育儿观与成才观。
4.创编校本作业。作业讲评辅导的过程中,鼓励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诊断、积累数据的优势,制作学生电子错题集或指导学生自制纸质错题本,建立学校和年级组优质作业资源库。鼓励学校创编个性化的校本作业体系,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检查与评价
(一)督导检查。县(市、区)要在充分研究本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主题开展督导、检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指导学校完善小学数学作业的管理细则,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对所辖学校小学数学作业的管理情况进行视导、调研,督促学校认真落实本意见。
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和辅导等过程管理。各校要按照本意见对照、自查,不符合本意见规定的及时整改,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省市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学校要分低中高学段对小学生数学作业作出规划,按要求制订小学数学作业标准并执行。要统筹协调各学科作业量,合理确定数学作业在作业总量中的比例,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二)评价导向。县(市、区)要将小学数学作业管理纳入区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督导部门要将小学数学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各小学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和辅导等纳入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内容,纳入数学教师教学实绩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学校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数学作业“来源、内容、类型、难度、要求、时间”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创新评价方式,切实提升管理效能。县(市、区)要加强学习类APP的监督管理。
积极引导教师和家长对数学作业和数学学习有科学的认识,警惕和纠正“题海战术”“重结果轻过程”等不良教学现象和偏见,严禁重复性、机械性、惩罚性、随意性作业,重视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树立“数学育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