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怎么调整纸张的尺寸大小?(word中如何调整纸张大小)
2024-09-11
更新时间:2022-04-15 22:25:08作者:佚名
市政道路是进行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车辆和行人往来的道路,是连接市政各个组成部分的交通纽带。因此,市政道路设计布局及规划设计尤为重要。市政道路的特点是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量大、车种复杂、交叉口多、交通分散。市政道路工程准备期短,开工急。市政道路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出于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这一目的,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又十分严格,不准推后。市政道路工程材料使用量极大,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达到50%,如何合理选材,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的分布,运距的远近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质量控制难度大。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片面追求施工进度,不求质量,只讲施工方效益的情况,给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
1.市政道路分类要求及路面分级
(1)市政道路分类:城市道路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按照城市道路在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沿街建筑的服务功能等来划分城市道路,一般将其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是指为较快车速、较长距离而设置的道路,一般为汽车专用路。当快速路设有双向车道时,中间应设中央分隔带用以分隔双向交通。当有自行车通行时,应加设两侧带。快速路的进出口应采取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相交时,都必须采用立体交叉。与次干路相交时,可近期采用平面交叉,但应为将来建立立体交叉留有余地。与支路相交,在过路行人较集中地点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主干路是构成道路网的骨架,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即全布性的干道。主干路一般均为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的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2)市政道路要求:汽车在道路上行驶要求安全、迅速、稳定、舒适。尤其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做到行车迅速并能够让乘客感到平稳舒适。汽车行驶的稳定性:由于道路受地形、地物和建筑等条件的限制,在平面及纵面上需要恰当地调整。即在纵向设置合理的上下坡;在平面上改变路线方面,设置产生转折的点。为适应行车的需要,在平面转折点处采用圆曲线形成与直线段连接。而汽车行驶的稳定性是指汽车行驶时保证不翻车、不倒溜、不侧滑,汽车行驶在坡道上,能抵抗纵向倾覆和侧向滑移的能力。安全行车视距:市政道路的设置应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的距离内能清楚地看到前面道路,以便能及时对前方障碍物或其他车辆采取措施或绕越障碍物,而这个必不可少的最短距离,称为安全行车视距。
(3)路面等级与分类:道路通常按其路面面层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以及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将路面分为四个等级。路面的分类型式很多,但在设计中主要从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划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之类。①柔性路面。柔性路面的总体结构刚度较小,在车辆荷载作用之下产生较大的弯沉变形,路面结构本身的抗弯拉强度较低,它通过各结构层较车辆荷载传递给土基,使土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压力。②刚性路面。刚性路面主要指用水泥混凝土作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高,与其他筑路材料比较,它的抗弯拉强度高,并且有较高的弹性模量,故呈现出较大的刚性。③半刚性路面。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修筑的基层,在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性质,后期的强度和刚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最终的强度和刚度仍远小于水泥混凝土。由于这种材料的刚性处于柔性路面与刚性路面之间,因此把这种基层和铺筑在它上面的沥青面层统称为半刚性路面。
2.市政市政道路宽度与车道设计
市政道路总宽度即为规划道路用地控制范围,一般称之为红线宽度,包括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用地的总称。它是道路用地范围,包括城市道路组成部分: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车带及预留地等所需宽度的总和。红线即是道路横断面范围内各种工程设施与街区的沿街建筑的分界线。确定车行道宽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证道路在设计年限,近期建设15~20年、远景规划50~100年内来往车辆安全顺利通过,车辆最多的时候也不致发生交通阻塞。
(1)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应为3.75~4.0m为宜;路面车道数,主要取决于道路等级和该路设计年限。一般从路面结构使用年限考虑,预测15~20年日平均和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量。从目前城市交通量发展情况看,大中城市新建的主干路,宜采用双向八车道,次于道则采用双向六车道;对小城市的主干路可采用双向六车道,次干道采用四车道为宜,可为交通发展留些余地。一般四车道采用15~16m,六车道23~24m,八车道30~32m。
(2)非机动车车道宽度的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确定一般都是根据各种非机动车辆行驶要求和实际观测的数据,直接进行横向的排列组合来确定。单一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2~2.5m。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可采用3.5m(或4.0m);5.5m(或6.0 m);7.5m(或8.0m)。
(3)人行道宽度的确定: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行人步行交通的需要,并供植树、地上杆柱、埋设地下管线之用。因此,人行道总宽度既要考虑地上步行交通、种行道村、立电线杆,还要考虑地下埋设工程管线所需用的宽度。大中城市在主次干路上一般不小于6m。小城市也不宜小于4m。
3.市政道路布局规划设计
(1)市政道路结构形式:市政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是指道路系统的平面布局,是为适应城市发展,满足城市用地和城市交通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因此,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城市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不同城市的道路系统,应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市政道路系统结构形式一般有四种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方格式道路网又称棋盘式道路网,是道路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方格式道路网划分的街坊用地多为长方形,即每隔一定距离设一干路及干路间设支路,分为大小适当的街坊。优点是布局整齐,便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通组织简单方便,机动灵活;不会形成复杂的交叉口,不会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道路定线比较方便等。缺点是对角线两点间的交通绕行路程长,增加市内两点间的行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我国许多城市,如郑州、太原、石家庄、福州等,其道路网属方格网式。
(2)市政道路的规划思路:市政道路的规划主要应考虑对于现状的分析,即现状地形、现状建筑的保留与拆除的分析,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交通问题的基本思路,交通组织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还应考虑其基本关系,并优化道路网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以适应人们的交通习惯和识别性要求,道路间距应适应机动车交通250m的要求和自行车的路网间距100~150m的要求。还应充分考虑支路和小路对城市干道网的辅助作用,并注意避免对干道的过多冲击。尽量避免错口交叉,并尽可能采用公共交通港湾式停靠站。
4.结语
作为城市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应用专业知识,注重细节的设计,用心创造我们的作品,编织我们的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让城市更靓丽”是作为一名市政道路设计者应该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