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刘和平:中美关系才是名副其实的“牛鼻子”

更新时间:2022-11-24 21:00:48作者:未知

刘和平:中美关系才是名副其实的“牛鼻子”



中韩防长会晤

直新闻:刘先生,对于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与韩国防长李钟燮在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期间举行会晤,你有些什么样的观察与思考?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就事论事,就中韩关系来论中韩关系,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有打开格局放宽视野,才能解读出这次中韩防长会背后发出的政治信号。

首先我们知道,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上台之后,奉行了一面倒的亲美亲日政策,甚至是深度介入了旨在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然而,中韩两国防长却没有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继续举行了会晤。不仅中韩,就连近年来在台湾问题上叫得最凶的日本与澳大利亚,中澳两国也举行了防长会晤,中日两国则在22日举行了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第十四轮会谈。而这一切,都是发生在中美元首举行会晤之后。我相信,要是没有中美两国勇敢地打破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后结下的坚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是不敢主动跟中国改善关系的。这也就再度证明了,中美关系才是中国跟美国在“印太”地区盟友关系的总纲,是名副其实的牛鼻子,只有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中国与周边的亲美国家的关系才会跟着缓和。

其次,我们知道,前一段时间的全球局势,尤其是“印太”局势,充斥着相互抱团、结盟、对抗甚至是准备冲突的硝烟味,让人看得可谓是心惊肉跳,甚至有人悲观地认为,在中共二十大以及美国中期选举之后,这样一种紧张对峙的局面会延续甚至是愈演愈烈。然而,最终的结果却让所有的观察家们大跌眼镜,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谈判、对话、合作的气氛似乎又重新回来了,尤其是中国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之间常态化的安全对话机制又在重新恢复中。而这一切,不仅发生在中共二十大之后,更发生在中国领导人出席G20峰会与APEC会议跟相关国家领导人举行了一系列会晤之后。我认为,这不是偶然发生的,这是中国主动作为的结果,它意味着,中国正在以此对外宣示,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对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那么春江水暖鸭先知,台湾问题的症结其实就在于中美关系,日本、澳大利亚,甚至韩国都是受美国鼓动而介入台海局势的,既然中国正在推动中美、中日、中澳、中韩关系的改善,那未来台海局势的和平稳定也应该是可以期待的。那些预言“中共将在二十大后加速‘武统’台湾”的人,又要失望了。



资料图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很清醒地知道,美国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能放弃对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敌视与围堵,同时美国在经济、科技尤其是芯片问题上遏制中国的做法,也没有出现丝毫的松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中日、中韩、中澳之间在安全上的对话与合作,却率先恢复起来了。这背后发出的信号就是,区内的所有大国已经达成了一个原则共识,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一条底线,也就是,一旦爆发战争,没有绝对的赢家。而这,显然又是这场导致生灵涂炭的俄乌冲突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直新闻:除了两国防长会晤,中韩还举行了讨论划定专属经济区的第10次司局级谈判,双方就划定专属经济区等两国海域划界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对此,你又作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中方这样做背后蕴含着几个大的战略目的——

第一个是,通过协商解决海洋权益纠纷的方式,来为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拆除不定时炸弹,让中国与周边国家可以世世代代和平共处。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中国通过谈判,已经跟除印度在外的周边一些国家,解决了陆上边界纠纷。这就使得中国的陆上疆界基本上安定下来了,但是,海上疆界问题却反而突显出来了。那么,现在中韩海域划界谈判的推进,则意味着中国要尝试着从海上着手,解决海洋权益纠纷。


资料图

第二,近年来,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在不断地污蔑中国要以武力改变海上疆界的现状。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纠纷增多的原因,也是“中国威胁论”产生的重要根源,以及美国部署“印太战略”的重要借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下定决心推进中韩海域划界谈判,就是要以这种方式告诉外界,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海洋权益纠纷,不仅是真诚的表态,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也就是说,中方准备把中韩海洋划界问题的解决,做成“和平解决海洋权益纠纷的样板工程”,甚至是做成“中国和平崛起的样板工程”。而解决海上主权纠纷,更是在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围环境。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刘莹,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汤乐怡


本文标签: 刘和平  中美关系  中韩  中澳  美国  中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