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总统访华前,秘鲁决定归还...... 秘鲁总统会见

更新时间:2024-06-26 20:17:46作者:未知

总统访华前,秘鲁决定归还...... 秘鲁总统会见

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6月25日开启为期五天的访华之旅,这是她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据路透社25日报道,秘鲁在该国总统访华前,要求法官撤回该国剥夺一家中国企业在秘鲁太平洋沿岸建设一“巨型港口”的独家经营权的请求,“从而缓和了紧张局势”。

这个由中资控股建设的秘鲁钱凯港码头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将在2024年11月竣工。2019年,中远海运集团所属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收购钱凯码头60%股权。2021年,秘鲁授予中远海运集团钱凯港的独家经营权。然而,今年3月,秘鲁政府却以“行政错误”为由,要求通过司法程序废除这一决定。

消息人士透露,秘鲁交通部的一位检察官周一(24日) “正式要求”撤回最初的请求。另据彭博社报道,秘鲁政府表示,问题已经解决,针对中远海运集团钱凯港独家经营权的诉讼将被撤销。

秘鲁国家港务局局长帕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的独家经营权已经成为事实,诉讼问题已经成为历史。”他补充说,政府律师周一正式请求法官驳回民事诉讼。



钱凯港地理位置(《华尔街日报》制图)

秘鲁钱凯港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重要的新兴港口,属天然深水良港,港口最大水深达-17.8米,可实现集装箱100万标箱/年、散杂货600万吨/年、滚装汽车16万辆/年的设计吞吐能力。

钱凯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秘鲁首都利马约65公里,与泛美公路通过1.8公里的隧道相衔接,处在秘鲁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是一个大型综合绿地港口。

钱凯港口项目是中国在秘鲁建设的首个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标志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美洲太平洋沿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助力拉美地区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并成为中秘友好经贸往来新的连接点和沟通桥梁。



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码头一期工程建成效果图(微信公众号“中远海运”)

来源 | 综合观察者网

延伸阅读

欧、亚、拉美三国领导人本周都在中国访问,他们为何“向东看”?

本周,来自欧洲、东南亚、拉美的三国领导人几乎同期在华访问,为行将收尾的上半年中国外交再添一抹亮色。

先期抵达的波兰总统杜达正在忙碌的行程中,越南总理范明政24日离开首都河内前往中国。两位领导人都将出席在大连举行的第15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同样在24日,中国外交部宣布,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将于6月25日至29日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三国首脑“齐聚”中国,各有哪些看点?他们为何都在“向东看”?

波兰:“共同引领”

在这波访华热潮中,波兰总统杜达“先行一步”,22日起已开启中国之行。这是杜达任内第三次访华。

用杜达自己的话说,“这次访问时间较长,包含很多议题”。



波兰总统杜达已开启访华之旅,将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资料图/红星新闻)

5天内,他将访问北京、大连和上海,并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

6月2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杜达举行了会谈,并共同出席合作文件签署仪式。据中国外交部此前介绍,两位领导人将就擘画中波关系未来发展蓝图,以及双方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此外,李强总理和赵乐际委员长也将分别会见杜达总统。

“杜达此访是国事访问,议题涉及中波关系发展方方面面。”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说。

启程前,杜达曾表示,“经贸和安全问题”将是此访重点。

经贸领域,杜达说,两国将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安全领域,乌克兰危机及其带来的挑战是波方关注的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杜达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两年多来首次访华。

崔洪建指出,包括波兰在内,欧洲方面目前对中国主要有两项诉求:

一是希望克服经贸障碍,继续加强经贸合作;二是就乌克兰危机进一步表达立场。

“相信中波双方能借此机会就上述问题进行坦诚交流。”

从时间背景来看,杜达此访对中波关系及其个人都有特殊意义。

对中波关系来说,今年恰逢两国建交75周年。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愿同波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不断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对杜达来说,此访一定意义上还有“谢幕”之旅的意味。

23日,杜达在波兰驻华大使馆参加活动时表示,2025年将是他任期的最后一年,此次访华是他对中国的“告别”。

杜达说,波兰应该在东西方之间采取平衡政策,同时希望波兰持续发展对华关系。

崔洪建认为,杜达此访虽然体现了波兰在大国之间的平衡外交政策,但是客观而言,由于波兰是中东欧大国,中波关系多年来总体保持稳定,经贸关系基础稳固——波兰稳居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因此中波合作有助于带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进而促进中欧合作,这也是中国外交部用‘共同引领’一词的深意所在”。

越南:时机微妙

波兰总统到访两天后,24日,越南总理范明政率高级代表团开始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与杜达一样,范明政也将赴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这是他连续两年受邀参加论坛。

近年来,中越高层交往密切。2022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去年年中,范明政来华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主席年末访问越南。

据越南方面介绍,访华期间,范明政一行将与中方开展一系列双边活动。

政治层面,将通过此访保持高层战略沟通,增强政治互信,落实并细化高层共识和两国领导人达成的联合声明。

经贸层面,将推动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尤其是跨境铁路互联互通、边境经济合作、促进越南农产品出口、吸引高质量投资、加强旅游合作等领域。

外界还注意到,越南总理此访时机微妙——俄罗斯总统普京刚刚访问越南,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也跟着火速访越。



当地时间6月20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图/央视新闻)

崔洪建表示,在俄美相继对越南发动外交攻势的背景下,越南领导人访华耐人寻味。

“一方面,反映越南面对大国博弈时寻求外交平衡;另一方面,也说明无论美国如何拉拢,越南都不会改变将发展对华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战略选择和头等优先。”

崔洪建指出,在越南看来,其与中国是近邻,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双边关系发展稳定良好,在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这是越美关系无法比拟的。

“预计越南总理在访华期间将就俄美近期对越外交与中方通报情况、进行交流。”

秘鲁:聚焦经贸

继波兰总统、越南总理之后,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也加入访华队伍,而且此访是博鲁阿尔特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其实,外界对博鲁阿尔特访华早有期待。4月,秘鲁外长来华访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总统访华打前站。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注意到,此访正值秘鲁国内政治生态不稳、府院缠斗激烈的时刻,更加凸显秘鲁朝野上下在重视对华关系方面的高度一致。

中国外交部24日介绍称,习近平主席将同博鲁阿尔特总统举行会谈,李强总理、赵乐际委员长将分别同她会见。

据秘鲁官员此前透露的信息,博鲁阿尔特将访问深圳、上海和北京,此行旨在进一步巩固中秘经贸关系。

王友明表示,加强对华经贸合作将是博鲁阿尔特此行重中之重,利马抱有五个方面的期待:一是寻求对华出口牛肉和更多农产品。



图为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她将访问深圳、上海和北京(图/新华社)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去年秘鲁对华出口占其对外出口额逾三分之一。按照秘鲁农业部长马内罗的说法,向中国出口牛肉估计能为秘鲁经济带来30亿至40亿美元的增长。

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吸引投资,包括传统领域和数字等新基建领域。

三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此行可能会参观访问高新技术企业。

四是推动中国—秘鲁自贸协定升级。

就在博鲁阿尔特访华前,6月17日至19日,中秘自贸协定升级第七轮谈判在北京举行。

“如果中国—秘鲁自贸协定实现升级,中秘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将上一个台阶,双方关税水平也将进一步降低。”王友明说。

五是讨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钱凯港的合作。

钱凯港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南美与亚洲之间的主要贸易路线之一。

“作为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港口枢纽,钱凯港预计年底将投入运营,这对于促进中秘以及中拉贸易来说将是重大突破。”王友明说。

除了关注经贸合作,博鲁阿尔特此访还有政治方面的期待。

今年,秘鲁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博鲁阿尔特希望通过此访寻求中国支持,并在议题设置等方面与中方协商。

“此访预计内容丰富、成果丰硕,涵盖政治、经贸、外交领域,以及带动人文交流,将全方位推进中秘关系进入新阶段。”王友明说。

还值得一提的是,下月将迎来中拉论坛成立10周年的重要节点,秘鲁总统此访对于推动中拉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王友明指出,在中拉关系中,中秘关系成熟稳定,两国合作也一直走在前列。相信中秘元首外交将产生示范和引领效应,带动其他拉美国家领导人访华。

中国外交亮点不断

本周,波兰、越南、秘鲁领导人都现身中国,中国主场外交舞台“星光璀璨”。

在王友明看来,中国外交不仅仅是本周热潮涌动,今年以来,整个上半年都是精彩纷呈,亮点不断。

比如,拉美方向,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三国外长,巴西副总统实现访华,此次秘鲁总统又亲自到访;欧洲方向,包括德国、波兰在内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和政要纷纷来访,习近平主席也于上月出访欧洲;此外,俄罗斯总统普京上月访华,李强总理近日结束对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访问,等等。

“这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提出的‘三大倡议’(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两大主张’(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以及处理相关国际事务的建议受到‘全球南方’和欧洲国家等多方面欢迎有关。”王友明说。

王友明还指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组,中国市场、投资、技术以及新经济业态对其他国家富有吸引力;同时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健和韧性,这些都促使其他国家纷纷来华寻求合作。

“总之,更多国家‘向东看’体现了中国倡议的感召力、中国外交的亲和力以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