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意思数学符号(√3是什么意思)
2024-10-07
更新时间:2022-12-28 16:39:51作者:未知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陆续迎来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宝鹃嗓”“吞刀片”“水泥鼻”……“阳过”的网友用诙谐的方式分享感染经历。普通人被感染后尚且能熬,可是孕妇抵抗力弱,感染后风险加剧,不敢随意用药,只能求助医院。
从12月中旬开始,四川省内江市妇幼保健院迎来了一波就诊高峰。一周多时间里,在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下,医护人员被感染者也是与日俱增。他们一边承受着病毒带来的折磨,一边还要救治孕产妇,帮助她们顺利诞下宝宝。12月27日,记者走进了内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倾听一线医护人员的心声。
感染病毒后未请假休息 坚持工作累倒在手术台
下午5点,产科医生熊华在办公室电脑面前整理病人资料,她当天的上班时间是从早晨8点到第二天早晨8点,24个小时。
医生熊华查房
科室医生分为一线医生和二线医生,一线医生负责处理收治病人、写病历、与病人沟通等事务,二线医生则负责处理较为复杂的病人,带着一线医生一起做手术,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熊华是二线医生。
12月上旬,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没几天,熊华就出现了感染新冠后的症状。自始至终她都没请假休息,她一直告诉自己,能坚持就坚持。
或许是一直没有休息好,身体恢复得慢。12月20日晚,熊华在给一名孕妇做剖腹产手术时,瘫倒在了手术台。那名孕妇因前置胎盘伴出血,情况比较危急,做手术的加上熊华一共有3名医生。手术做了一大半时,熊华突然觉得呼吸困难、缺氧、头晕、心慌,体力不支缩在了地上,被搀扶了出来,手术由另外两个医生继续进行。之后,躺在床上的熊华喝了点糖水,吸了氧,才缓过劲来。
通宵处理发烧孕妇 多种方式为高烧产妇降温
产科医生邱茜至今还记得,高峰出现的前几天晚上收发烧孕妇的数据,12月17日晚上收了6个,18日晚上收了5个,后面几天晚上至少都是5个,值班医生忙了好几个通宵。
“以前晚上收病人都是要生的产妇,18日那晚,我收了5个孕妇,只有1个是生娃娃。”邱茜说,孕妇发烧后,胎心容易加快,担心胎儿窘迫,所以需要格外重视。一晚上,她忙着查房、开药、指导物理降温,好不容易这个孕妇退烧了,那个孕妇温度又上升了,实在是分身乏术。
最紧张的一个病例是12月17日收治入院的孕妇杨某,因为胎儿生长受限,考虑终止妊娠。原本入院的时候并没有新冠症状,可是住院后很快出现了发烧,胎心也不好。12月19日,医生为杨某进行了剖腹产手术,帮助她顺利诞下一个健康的男孩。可是手术后,杨某依旧高烧到40度。“如果持续不退烧,高热容易引起抽搐、全身感染。”协助邱茜处理产妇的熊华说。
后来,医生们通过反复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式,才让杨某降下温。
护士坚持上班 靠嘴巴呼吸时冷时热
护士冉颂华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办理出院和计费,因为电脑正在护士台前,她每天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需要帮忙接待来咨询的患者和家属,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这让本就未痊愈的身体越来越差。
护士冉颂华坚持工作
一周前,冉颂华开始出现畏寒发冷。12月27日下午,坐在护士台前的她一会儿发冷,一会儿冒汗,全身无力,鼻子堵塞后全靠嘴巴呼吸,说起话来声音也有些沙哑。
之前科室的住院病人一般就二三十个,最近一段时间,最多时候有46个。入院者增多,出院者也多,冉颂华的工作量也加大了。每一位患者办理出院,她都需要将病历打出来,清理顺序,核对清楚后让家属签字。除此外,还要计算清理在院病人产生的各项费用。
她的上班时间原本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半,忙起来常常六七点才能下班。吃饭虽然是自己带饭,但是经常过了饭点才能吃,有时连喝水都顾不上。
冉颂华强调道,她并不是个例,科室医护人员为了产妇和宝宝的健康,大家都在尽力咬牙坚持。他们相信过了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
延伸阅读:
网传科兴三针防感染率仅有8% 媒体:并非真实数据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关于科兴感染效率的数据图,图中表示,根据香港第五轮疫情的最新数据,科兴预防奥密克戎的有效率较低,即使是已接种第三针,在接种后14日,防感染的有效率仅为36%,而6个月后,仅剩8%。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网传数据图
这并非真实统计数据
通过溯源我们发现,这张图最早见于今年2月,香港调查性新闻通讯社《传真社》所报道的一项香港大学疫情发展模拟模型,数据内容为模型推算结果,并非香港社会的真实统计数据。
2月10日,港大公共卫生学院发布了第五波疫情发展模拟模型【1】,其中通过不同医学研究的数据,推算了各疫苗组合于不同时期的有效率。研究估计,接种第三针科兴疫苗第14天的预防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感染有效率为36%,6个月后跌至8%。
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
根据香港12月23日公布的疫情数据,在第五轮疫情中(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2月21日),香港累计感染232万人,超过704万人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有62.7万人已接种第四剂疫苗。
以粗略的计算来看,接种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在感染占比上无较大差异。
以接种第四针后的感染占比为例,接种灭活疫苗的平均感染占比为11.97%,而接种mRNA疫苗的感染占比为8.99%,两者相差2.97%。这一差值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在80岁以上群体中,两者的感染占比仅相差0.93%。
并且,随着接种疫苗剂数的增加,预防感染的有效性有所增加。
疫苗接种后各年龄段感染比例
防感染灭活效果略低于mRNA疫苗
尽管实际感染率上两者无较大差异,但从预防感染的角度来看,灭活疫苗防感染的有效性的确低于mRNA疫苗。
根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今年11月发表的论文【2】,该研究通过对香港5310名受试者的血清调查,来分析复必泰和科兴新冠疫苗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同样接种了三剂疫苗,在接种后的7天后,灭活疫苗的有效性(31%)略低于mRNA疫苗(47%)。
两者的有效性都随时间推移而递减,皆为短期有效预防新冠。
但相较之下,灭活疫苗有效性周期较短。
mRNA疫苗抗体在血液中保留有效浓度的时间较长,经过104天后有效性衰退一半。而灭活疫苗的半衰退周期为40天左右。
疫苗有效性
有效性的强弱或与疫苗所采用的技术有关。
mRNA疫苗含有病毒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其工作原理是向宿主细胞发送指令以复制刺突蛋白,使免疫机制能够及时产生抗体,应对病毒。而灭活疫苗是通过注射完整的、被杀死的病毒副本,使其无法复制而不引发疾病。
两者使用的技术不同,因此产生的有效性也有所差异。
疫苗对比
防重症及死亡效果灭活疫苗同样显著
尽管在防感染有效性上有所不足,但在预防重症与死亡上,灭活疫苗的效果与mRNA疫苗旗鼓相当,甚至更胜一筹。
根据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今年11月发表的论文【3】,尽管灭活疫苗所引导的抗体反应不如mRNA疫苗,但灭活疫苗能够引发针对病毒上不同蛋白质的广泛免疫反应,对于对抗重症感染更有效。
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疫苗,灭活疫苗更易产生针对病毒蛋白的T细胞反应。灭活疫苗会刺激名为CD4 T的细胞,当它识别病毒抗原时,会释放成为细胞因子的化学物质,以帮助激活其他类型的免疫细胞。
负责该项目的安东尼奥·贝尔托莱蒂教授表示,由于奥密克戎免疫逃逸能力较强,相较于抗体,T细胞在改善疾病方面更有效。
资料图
从实际数据来看,在香港本轮疫情中,总个案死亡率(或者统称总病死率)为0.71%,未接种疫苗者感染新冠病毒而病死的机率是2.87%。接种一针科兴疫苗的病死率为1.25%、两针为0.31%,三针则为0.04%。
换言之,不接种疫苗的人群比打三针科兴疫苗的病死率高出71.8倍。
而根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今年7月发表的论文【4】,在接种3针后,灭活疫苗对于预防重症、死亡的有效率都超过95%。
从平均值来看,灭活疫苗与mRNA疫苗无异。在预防重症上,灭活疫苗的有效率为97.23%,仅比mRNA疫苗低了1.18%;而在预防新冠死亡上,两者有效率皆达到98%,差距仅有0.45%。
甚至在部分年龄段上,灭活疫苗的有效率优于mRNA疫苗。例如,在针对80岁以上人群而言,在灭活疫苗在预防重症与死亡的有效率上都高于mRNA疫苗。
疫苗预防新冠死亡的有效率
而根据智利卫生部今年2月发表的论文【5】,灭活疫苗对于预防儿童、青少年的重症同样有效
研究发现,对于6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而言,两针灭活疫苗的防住院有效率为91%,置信区间在87.8%至93.4%;而防重症(即住ICU)有效率为93.8%,置信区间在87.8%至93.4%。
整体而言,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加强针接种可以对新冠病毒的感染提供实质性保护,包括轻微和无症状病例。
尽管目前我国针对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但“保健康、防重症”依旧是防疫重心,而继续推进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群体疫苗接种依旧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