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台海观澜|大陆惩治“台独”分子,马英九幕僚点到了问题的实质

更新时间:2024-06-25 13:50:37作者:佚名

台海观澜|大陆惩治“台独”分子,马英九幕僚点到了问题的实质


图为台湾的海岸线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下称“两高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之后,在海峡两岸引起很大的反响。

笔者注意到,台湾社会各界、台湾当局、国民党、民进党等各方面反应各异,相比较而言,马英九的幕僚萧旭岑发表的意见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

台湾“陆委会”最先作出反应,于6月21日当天傍晚发布新闻稿,称大陆对台湾不具备司法管辖权,大陆的法律对台湾民众毫无约束力,呼吁台湾民众安心,并提醒台湾民众慎重思考前往大陆的必要性,也提醒身在大陆的台湾民众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这份新闻稿中,台湾“陆委会”称呼大陆时用了两个名称:北京当局、中共。

国民党方面。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6月22日作出反应。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陆对“中华民国”没有任何的司法管辖权,但最近看到的是两岸的敌意螺旋不断上升,这是一个最不幸的发展方向。他说,双边都要相互节制,任何的敌意螺旋只会造成冲突,他还是希望用对话来取代对抗。

同一天,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名下基金会的执行长萧旭岑发表意见。萧旭岑认为,大陆采取法律手段,而非军事手段,某种程度上两岸还有和平处理的空间。他呼吁赖清德改变“台独”路线,以两岸和平、台湾百姓安全为念,回归“宪法一中”原则,认同“九二共识”,重建两岸互信。

民进党方面,则是对大陆两高三部的意见进行了扩大化的解释。

6月22日,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表示,按照大陆国台办的逻辑,台湾2300万人都是“台独”分子。

无独有偶,兼任民进党主席的赖清德也在6月24日表示,根据大陆两高三部的意见,不赞成统一就是“台独”,那么,台湾只有一个政党不是“台独”,就是(张安乐创立的)统一促进党。

笔者注意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赖清德延续了他在就职演说中的说法,将大陆称呼为中国。

综合以上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每一次,赖清德将大陆称呼为中国,都是在宣示自己的“台独”顽固分子的身份和“台独”立场。这一点毋庸置疑。笔者在之前的评论中已经指出了,台湾人、尤其是台湾政治人物,他们对大陆的称呼代表了自己的立场。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另外,将两高三部的意见进行扩大化解释,用来吓唬台湾民众,应该是民进党的策略。这也是该党惯用的手法。

第二,朱立伦呼应了台湾“陆委会”的说法,妄称大陆对台湾没有任何司法管辖权,他也没有批判赖清德的“台独”主张,另外,根据台湾媒体的报道,朱立伦近期密集指派自己的子弟兵访美,并计划在今年美国大选之后率团访美。

朱立伦的言行,在国民党内属于主流还是非主流,他牵头主导的亲近美国的动作有何目的、成效如何,值得关注。

第三,总体而言,两高三部的意见对岛内“台独”势力的震慑作用是明显的,尤其是那些自我评估可能会被大陆惩治的机构和个人,最近几天的言行是有所收敛的。岛内绿营最大的媒体《自由时报》直到今天(6月25日)才以社论的方式评论大陆两高三部的意见,但很明显,这篇题为“恐吓台湾人的中国法律战”的社论,是为了配合6月24日赖清德的表态,言词空洞,是一篇命题作文。

第四,岛内各方的表态和观点中,萧旭岑的意见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在民进党当局的引导下,两高三部的意见被引向了大陆对台湾有没有管辖权这个方向。这只是问题的表面。萧旭岑提到了军事手段与和平空间的关系,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在笔者看来,某种程度上,两高三部的意见,可以被看作是大陆为两岸和平统一所作的最新一次的努力,目的是化解“台独”势力和思潮对台湾社会的毒害,净化、培植两岸和平发展的土壤。大陆方面所有为和平统一所作的努力,包括两岸融合发展,一方面增进了两岸的经贸关系和两岸同胞感情,一方面也在不断的努力中测试着一个重要的底线和红线。这个底线和红线,就是《反分裂国家法》中所规定的大陆采取非和平方式处理台湾问题的条件之一“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萧旭岑认为,某种程度上两岸还有和平处理的空间。这样的判断,谨慎、准确。他提醒赖清德回归“宪法一中”、认同“九二共识”,是看到了在赖清德及赖清德当局的操弄下,局势正向危险的方向发展,所以出言示警。

赖清德置若罔闻。

在岛内,没有看到问题实质的,又何止赖清德一人,何止民进党一党。

延伸阅读

金灿荣:非和平统一 中国大陆需先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对于台湾问题,从当前各种客观态势来看,尽管中国大陆一直把和平统一视作优先选项,但作为一个观察者,我认为非和平统一的现实可能性更大。也因此,我们要提前做好非和平统一的准备。

所谓非和平统一的准备,关键中的关键还是军力准备。

这次“联合利剑-2024A”演习有个特点——冷启动,即没事先宣布,一宣布,部队已经到附近了。此外,这次军演覆盖范围更广、距离台岛更近、兵力规模更大、实战意味更浓。现实来看,东部战区现在拿出来的这些手段,已经够用了。


双机编队模拟打击目标(图/中国军网)


图为多军种联合打击3D虚实动画画面

当然,如果真动手,解放军可能希望处理得更漂亮点,而要想动手后打得漂亮,也都要提前往最坏处做准备,即假设美国及其盟友会全力以赴介入。

此外,军迷们应该都知道,在战争中,由海向陆的登陆战是最难打的,而台湾本身的防御体系是很好的,因为两蒋时期一直在完善,之后也没有停止,再加上美国的尽力帮忙,因此也有军事专家认为台湾的防御体系甚至是超过以色列的。


台军方在桥下挖掘战壕(台媒)


台士兵挖掘战壕(台媒)

考虑到台湾本身防御能力强、登陆作战本就不易,再加上美国及其盟友的全面干预,不得不承认,武力解放台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当然,也相信我们的解放军肯定还有很多手段未展示出来,他们正为此加紧努力。对了,尽管我们的军事现代化正很好地向前推进,但我们毕竟多年没打过实战了,因此这方面也要做好准备。

第二重要的,就是经济准备。

经济方面,正如我在观察者网的年终“答案秀”上提到过的,我们中国现在的经济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缺乏经济战略自主性。

中国经济的体量,若根据2011年的不变汇率计算,中国的GDP达到美国的79%;若按当下的汇率,我们的GDP是美国的65%;若看购买力平价,是美国的120%至160%,浮动不等,但总体是超过美国的。可以说,中国经济的体量是很大的。

但是,中国的经济也挺脆弱的。粮食需要进口,我们是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去年进口粮食1.69亿吨;石油方面,我们的对外依赖度是73%;天然气方面,对外依存度是42%;另外,我们也缺很多矿物质。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一大缺点就是缺市场。

我们的产品生产量大,如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所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14.2%,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此外,相比其他国家的制造,我们的产品还物美价廉。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商业信誉特别好——关于这点,我们以前说得不多,以后得多说。假设一个外国客商在中国订货,要求下个月15号交,中国人肯定加班加点完成任务。如果这外商傻傻地跑到印度订货,到了15号,印度人很可能说“啊?还有这个事情啊?”他就开始耍赖了。

总的来讲,中国的制造生产及产品质量没说的。但是,现在有个糟糕的困境:我们国内市场消化不了这么多产品,还要依赖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为此还以出口退税的名义补贴他们,每年累计办理出口退税逾上万亿。


消费者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家超市购物(资料图/新华网)

国内需求不足,缺乏市场,我将这一情况称作缺乏经济战略自主,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军事、经济准备,政治上也需要统一。目前国内对于是否采取非和平手段统一这一选项,态度还不是完全统一的。

再就是,我们要尽力争取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很多国家是完全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对于这点,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做实。

像今年5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就有明确声明:“俄方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统一的举措。”——注意最后半句话。

总之,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难题,而目前这一难题正在激化,且激化的原因不是出自中国大陆,而是美国和“台独”当局——某种意义上讲,事态演变跟我们的意愿关系不大,等他们要做事,我们可能就没得选了。

我有必要再强调一遍:虽然我们已下定决心要统一,但是优先选项还是和平统一,然而现实是和平统一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前做好非和平统一的准备,其中既包括军事、经济,也包括国内政治及国际理解,这些都需要认真地做工作。

(本文整理自采访,已经作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