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签合同前注意事项
2024-10-07
更新时间:2023-03-23 07:09:26作者:未知
近日,据“侠客岛”报道,安徽合肥某楼盘降价6000元/平米,相关部门领导亲自前往调研,不久,房价便又回涨。无独有偶,砀山某楼盘降价后,当地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 “降价未遂事件”约谈会,停办相关楼盘预售许可证,同时对4家合作银行予以处罚。(推荐阅读:2019年房价走势大局已定!未来5到10年房价走势如何?心里有谱了)
报道提到的这两座城市,尤其是合肥,一度维持着全国领先的涨幅,也是房地产的重点调控城市。不让降价和遏制过快上涨一样,如果理解成维持楼市稳定,防止大起大落,避免市场混乱引发各类业主维权风波,这样的调控逻辑自然也说得通。
近半年以来,从约谈重点城市,到政治局会议上明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中央层面稳楼市的决心相当明显。
收紧信贷、楼盘限价等,调控政策的确起到了效果,哪怕“金九银十”的时间节点,包括厦门在内的一些热门城市,都出现了明显降温。8月底,有房企打响*枪,推出8.9折全国促销;万科则在秋季例会上喊出“活下去”;土地流拍现象多次上演。
在楼市降温的过程中,因为楼盘降价导致房屋贬值,引发了一些*反应。像报道提到的降价6000元/平米,意味着业主损失可能近百万。为了降低损失,找开发商退款、退房的集体维权纠纷时有上演。
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限制楼盘大幅降价甩卖可以理解。但也得看到,地方政府调控之手如此过深的介入一定得相当审慎。价格信号被过度干扰,未必有利于楼市的正常运转。
一方面,对开发商来说,在楼市冲高回落之后,需要通过降价来回笼*。高呼活下去的“万科”是典型例子。如果降价促销不被允许,开发商无法去库存,自然缺少现金流,也会造成市场的风险叠加。
再者,也要看到调控之手的局限所在。为了限制房价上涨,一些地区实行新房限价,导致对外公布的销售价和真实价格倒挂,购房者要以公布的销售价买到房,还得另外再掏几十万不等的“茶水费”。可见,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开发商变通之举,完全有可能冲破限价屏障。
对地方政府来说,过度干预楼盘价格,等于以政府信誉为楼市背书,进一步传递出房价只涨不降的错觉。之所以一降价就出现业主退房风波,很难说与此毫无关系。如果以禁止降价作为稳定人心的手段,无疑会助长购房者的投机心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还得追问的是,一些楼盘降价未遂背后,有没有一些地方的私心?房价链条的传导源头在地价,众所周知,土地财政是一些地方收入的大头。房价下跌,意味着土地流拍的风险提高,也意味着地价受影响连带下跌,进而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
如果是基于利益考虑而限制降价,只会增强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这也与中央调控的大局相违背。
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都蕴藏着极大风险,所以防止剧烈下跌,跟防止过快上涨一样,是同等重要的调控任务。此前的政治局会议上也提到,要“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但需要强调的是,盲目地禁止开发商降价,与“合理引导预期”的中央要求并不吻合。楼市的平稳健康发展,也要求尊重市场规律,调控之手不至于介入过深;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要摆脱土地财政,解除与开发商利益的深度绑定。(文章来源于: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