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出纳挪用资金罪的无罪辩护词什么时候提交?

更新时间:2023-05-20 15:07:48作者:佚名

出纳挪用资金罪的无罪辩护词什么时候提交?

一、出纳挪用资金罪的无罪辩护词什么时候提交?

开庭前10日就可以交,但是怕辩护词有变动,很多律师会选择在庭审结束后递交审理案件的法官。

根据刑诉法151条的规定,法院会在开庭前10日将检察院的起诉书分本送达给被告,那么,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起到开庭前都是可以交的。

在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发表完公诉意见,被告人自行辩护后,辩护人再发表辩护意见,庭后整理后就是辩护词。

辩护词是能够体现一个律师的水平高低的,至于字数,如果案情复杂,涉及上万字数也不足为奇。绝大多数法官还是会认真看完辩护词的。

辩护词是提交给法庭的刑事司法文书,这就需要在辩护词中列明公诉人的意见,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辩驳或解释,最后建议法庭如何判决。

辩护词应使用“法言法语”。口语化的文字,更多是私人信件而不是严肃的司法文书,缺乏规范用语很容易被忽视辩护人的律师身份。律师在辩护词中需要严谨、严肃、精准。

辩护词不在乎“长短”而在乎“有效”,而且需要“针对性”,所谓“有的放矢”。

辩护词针对的应该是庭审中没有而解决的问题——只要没有出现在起诉书上或者公诉人、自诉人已经当庭接受的情由,辩护词都无需理会。

辩护词针对的是庭审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辩护人进行庭审意见的补充与完善,其目的在说服法庭采纳辩护人意见。

当然刑事案件不一定非要书面辩护词,但提交书面的辩护词有助于法官更详细、准确的了解辩护人的辩护观点,对辩护是有利的。

二、律师写辩护词的作用有哪些?

辩护词具有以下作用:

1、辩护词是辩护人对案件的结论性意见,是辩护人根据事实和法律、履行辩护责任提出的正确判断案件和对被告有利的综合性意见,是实现辩护职能的重要手段。

2、被告人除了自己行使辩护权外,还可以委托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为他辩护,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辩护人接受辩护任务后,应认真查阅案卷,听取被告人的陈述,向有关人员调查情况,了解和熟悉全部案情分析,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把一切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事实和证据等方面的材料集中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最后写成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说理透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具有说服力的辩护词。

这样的辩护词,有助于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3、辩护人从有利于被告人的角度,提出证明其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而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发表公诉词,主要是揭露犯罪社会危害性,阐明提起公诉、把被告人交付法庭审判的理由。

综合上面所说的,挪用资金罪的行为是会让公司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只要构成犯罪就会被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要做无罪辩护,一般在写辩护词时就需要把辩护的理由注明清楚,同时再依法的提交,只要获得认可就可以保障到自己的权益。

本文标签: 辩护词  出纳  无罪  

为您推荐

没有证也能拿到拆迁补偿的情形有(没有证拆房的赔偿)

3、祖上留下来的房屋这种情况在城里比较多,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流传下来,即使没有证件,但是也是合法的房屋,拆迁的时候也可以拿到与有证房同等的补偿。

2024-06-27 00:01

没有证也能拿到拆迁补偿的情形有 没有证拆房的赔偿

1、祖上留下来的房屋这种情况在城里比较多,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流传下来,即使没有证件,但是也是合法的房屋,拆迁的时候也可以拿到与有证房同等的补偿。2、农村的房屋最开始农村建房管理较松,对产权这方面也没有管

2024-06-27 00:01

下列几种宅基地可能被收回(下列几种宅基地可能被收回的情形)

一、闲置的宅基地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买房落户,将户口迁出后,原有的宅基地就会被空闲出来。这一类宅基地未来将会被收归集体所有。二、非法占据的农村宅基地不属于村集体所划分的宅基地范围的宅基地,属于非法占

2024-06-27 00:01

强拆,你想好应对方法了吗(应对强拆的办法)

被征收人完全可以考虑通过在房屋周边的适当位置安装探头,安排邻居、亲友等房屋周边其他人员协助取证等方式实施。总之,将强拆过程尽量完整、清晰地记录下来,尤其注意收集能够证明强拆人员身份的证据,是应对强拆时

2024-06-27 00:01

针对一户多宅,这几种情形下能获得征地补偿

一、因农房继承而形成一户多宅。二、符合当地分户建房条件,未经批准另行建房而形成的一户多宅。三、因户籍管理部门衔接出现问题而造成一户多宅。

2024-06-27 00:01

宅基地补偿被人领走,你应当这样做 宅基地被征收补偿款归谁

宅基地使用权不因他人在宅基地上建房的事实而发生转移。在将自己的宅基地交由他人建房并居住使用的情形下,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人仍有权获取针对宅基地的腾退补偿。《民法典》规定,因损害他人利益而获得的不当得利,

2024-06-2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