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夫妻离婚按揭房子加孩子名可以吗(离婚时按揭房能不能给孩子)

更新时间:2023-12-21 00:03:41作者:佚名

夫妻离婚按揭房子加孩子名可以吗(离婚时按揭房能不能给孩子)

一、夫妻离婚按揭房子加孩子名可以吗?

可以,但是不能过户,夫妻离婚时约定将房屋赠与子女的,由于房屋处于按揭阶段,所以不能直接过户给子女,要等到还清贷款后,再办理过户登记。实际中,双方离婚时,对房产分割进行约定,或是经法院判决归为一方所有,同时约定或者判决房子的所有人继续还贷的,那么房子所有人就要继续承担向银行还款的义务。

不过,如果是夫妻共同房产,婚后按揭购房的,双方为共同还贷人。所以,离婚后只有离婚协议书不能解除何一方的还贷义务,因此,需要向银行申请变更主贷人或者减少共同抵押人。

否则的话,尚未解除还贷义务,另一方仍要按约定还款。

另外,实践中,离婚后还贷时会按以下确定:

1、一方个人债务由个人偿还

即婚前一方贷款买房,婚后夫妻共同还贷,产权登记为一方所有,那么尚未还清的房贷为个人债务,法院会根据房产的具体情况,判定由个人承担还贷义务。

那么,也即为房子所有人离婚后要承担还贷义务。

2、夫妻共同债务共同偿还

双方在结婚后以个人名义买房,银行的还贷义务由双方共同承担,因为为共同还贷人,一旦双方对此做了约定,离婚时要去银行变更主贷人等。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按揭的房屋是处于抵押期间,夫妻离婚时约定房屋归子女所有的,在还清贷款解除抵押前,不能直接过户给子女。所以在等贷款还清后,房屋才能过户。

二、离婚时约定将房产赠与子女的条款可以撤销吗?

(1)离婚协议中的约定属于双方共同处分共有财产的行为。

在协议离婚时约定将共有的房产赠与孩子所有,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知道签订相关协议的法律后果,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故双方均应按照离婚协议的约定履行。虽然法律赋予当事人诉权,但如果主张方没有证据证明上述协议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维护协议的效力。

(2)离婚协议中的赠与不因财产权利是否转移为撤销依据。

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对婚姻关系的解除、财产分割、子女抚育以及债务承担等涉及人身财产事项协商一致的协议,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赠与合同,并不因赠与财产的权利尚未转移。赠与人就当然有权撤销赠与。

(3)离婚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离婚协议掺杂了复杂的感情因素,人民法院对协议的审查不能简单适用等价有偿的原则,而应着重从是否有违当事人真意、是否侵害子女和女方利益等角度进行考量,并且根据规定,该请求须在法定时间内提出,即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提出,超出此限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离婚之后如果想要将房子转入孩子名下,可以以赠予的方式进行。夫妻双方可以与孩子签订一份赠予协议书,协议中要进行公证才有法律效力。在赠予手续办理完成之后,夫妻中的任何一方如果反悔,法律不会支持。

本文标签: 按揭  财产  房子  

为您推荐

审查起诉阶段律师授权委托书如何书写?

审查起诉阶段律师授权委托书的书写是应当包括: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基本信息、委托的权限等。如果未写明,则认为不具备这些具体权利,只有诉讼代理权。如果是签订合同,则应当明确在什么条件下、什么范围内签订的合同

2024-06-27 15:08

在我国什么属于根本违约? 我国违约责任有哪些具体方式

在我国属于根本违约的情形是违约当事人的行为致使该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在我国的民事法律法规关于违约的规定中,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还不能称之为根本违约,只有当其迟延履行行为致使相对方合同目的不能

2024-06-27 15:08

冤案辩护律师的义务包括什么(冤案代理律师)

冤案辩护律师的义务包括:提出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嫌疑人的权益。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

2024-06-27 15:07

拆迁行为违法,起诉的步骤(违法拆迁行政诉讼)

第一个环节:诉责令限期拆除行政处罚决定。第二个环节:诉行政强制执行决定。第三个环节:诉强制拆除行为本身。当事人针对行政机关实施的强制拆除行为本身也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2024-06-27 15:07

申请信息公开应当注意什么(申请信息公开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时,被征收人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1申请人依法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2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

2024-06-27 15:07

拆迁之前应当做的准备工作 拆迁之前应当做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2.吃透各项拆迁安置补偿的政策虽然拆迁方所制定的各项补偿政策的标准都普遍偏低,在我们确定补偿要求的时候仅有参考价值,但是还是要对具体的政策进行细细的研读,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质疑其中政策的

2024-06-27 15:07